评论我看了,我只是说不想按他那个全勤更新了,又不是噶了,大可不必上香噢……
------
1936年12月4日,那位下了飞机后,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公馆居住。
两边是军车开道,其本人身穿黑色褂子,由张汉卿亲自陪同。
当常公莅临西城的消息传递开后,全西城的爱国学子不约而同的走上街头,拉起了“统一抗日”的横幅。
学生是最有一腔热血的群体。
尤其是高校生。
他们接受了更先进的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民族认同感要比一般人强得多。
所以哪怕日本人还没有侵略到他们的家乡,却也能感受到丧权辱国带来的极致屈辱!
有较为激进的学生运动组织者,甚至逼停了正在行驶的车队。
向着那位告罪一声后,张汉卿推开车门。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望着这群稚嫩的面孔,张汉卿正了正军帽,手指无意间划过帽檐上方的青天白日徽。
“拿个话筒给我。”他对着身边的卫兵说道。
当一个黑色喇叭形状的话筒递到他的手上后,他走到学生面前。
学生们不知道他是谁,但见他军衔不低,是名高级军官,想必地位很高。
所以喊话声也不自觉弱了一些。
“同学们,我是张学良!”
本来已经弱下去的呼喊,因为张汉卿的这一句呼喊又变得高涨起来。
口号内容也从“停止内战”变成了“打倒张学良”!
在此时的全国人民眼中,东北沦陷就是张汉卿的全责,“张汉卿”三个字,就是丧权辱国的开端。
街道两边戴着狗屁毡帽的卫兵一次又一次地将学生压制回警戒线以内。
看着眼前这一幕,千言万语汇成一团,凝涩在张汉卿的喉咙里,让他半个字也吐不出来。
他的眼里少见的出现了茫然失措的情绪。
老帅死的时候,他悲伤。
东北沦陷的时候,他痛苦。
此时,面对这些年轻人的口诛笔伐,他无助。
“同学们,听我说!”张汉卿加大了音量,试图让这些学生们冷静一些。
可热血上涌的年轻人哪里听得进去?
只是一味叫喊着、叫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