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庙,是一座古戏楼,原名“大观”。这是一座规格较高的曹殿建筑,正面是山门,背面为戏楼。上用金碧琉璃,下为木构。屋脊呈品字,垂脊高耸,威严似官帽。戗脊飞卷,重檐四出,如白鹤当空振翅,其灵动于岳阳楼有过之而无不及。
脊上盘龙吐珠,立神兽嘲风、螭吻并丹书铁券以辟邪。飞檐可避雨,上立龙凤。大角梁、雀替均雕龙。斗拱纤细精巧,饰以如意。封火墙是湖南特色的“猫弓背”。
戏楼正面悬“古楼”金匾,系光绪帝师翁同龢手迹。据文史学者陈先枢先生记载,整个戏楼共雕戏文58出,中间隔扇刻有《梨江八景图》。
正台前对联:世事何须认真,境过追维成梦幻;人生莫以为戏,眼前法戒当箴规。
后台联:凡事莫当前,唱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莫不是让我们先去拜佛?”张日山问。
“先进去看看罢。”
那门外站着两个“坎子”,坎头往往长的虎背熊腰十分结实,不然唬不住人。那坎子眼睛很精的,谁没有买门票就想随着人潮进去,他也是一抓一个准,大喝,买票子再进!
张启山和张日山走过去,将那封杜鹃花的信给其中一个坎子,那坎子惊了一下,便朝门后的管事说,二爷要见的人来了!那管事一脸抱歉的说,照顾不周,有失远迎便让他们跟着自己,上到上面的包厢去了。
正入座,张启山便问:“红老板在否?”
那管事的便说:“是在的,但请你先在这候着,添茶水叫小儿我,现在二爷还在唱戏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启山点点头,张日山也坐下,既然二爷忙,那就先听听这场戏也不错。
对面是清音桌,张启山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他父亲是个狂热的票友。
清音桌的布置很别致,茶楼中央搭一尺余高的木板台,台前放一八仙桌,桌前有两盏精致的戳灯,戳灯后面备有供观赏用的细瓷茶具,一红木架、象牙签的“戏规”置于戳灯之间,逐出公布戏码。桌后放花梨木雕刻玲珑剔透的小屏风,曲折八屏,上镌名人字画。票友坐在八仙桌两侧的长凳上,随弦清歌,不加任何身段动作。
戏台下人声鼎沸,压轴的大戏开场了,张启山饶有兴趣的扭了扭头。
那报曲的念了报曲,“下一曲《霸王别姬》!”
满场又是一声的“好”。喇叭二胡秤盘一齐的响了起来,出场的先便是霸王,头冠华冠,着着黑色的蟒袍,蟒袍上绣有云纹和龙图案,腰间束着一条宽大的腰带,上面挂着长剑和玉佩,显得非常威武。鞋子是黑色的厚底靴,鞋面上有精致的刺绣,鞋底用黄色的绸缎包裹,既显得华丽,靠肚下端缀有黄“网子穗”。
此乃近世霸王靠的形制,远从金少山、近至袁世海均用此制。清代宫廷演剧,“霸王靠”绣象鼻,甲片为方形,那种古老形制已被淘汰。只见他在周遭走了几圈。
八待女同虞姬上,见那虞姬,头戴如意冠,点翠头面,内穿鱼鳞甲,身披绣着锦鸡、花卉的斗篷。风华绝代。使得张启山久久移不开眼。
虞姬(唱)——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只害得众百姓困苦颠连。
(大王回营啊!)
项羽(唱)——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纵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传将令休出兵各归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