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个上午,冯道只教了《千字文》的前六句。石敬瑭和那几位大臣,一直在旁边观看,直到下课。石敬瑭向冯道勉励了几句,便在偏殿设宴致谢。而这些少儿则有宫女们给他们拿来一份饭菜,各自趴在自己桌案上吃饭。
饭后小憩一会儿,下午仍自由冯道上课,则教了上午学过的《千字文》前六句之后的六句,总共十二句,让这些孩子各跟着他学着写了一遍,然后自己看着内侍们举着的那几句织锦上的大字,跟着临摹几遍,便即布置了作业,也就是他们下课后自己要再把这些教过的句子写出十遍,便即下课。之后便有内侍过来,各自给了一份小礼物,乃是精致的文房四宝和宫内精刻的书籍,便是他们之后要学的“课本”,除了先前发给他们的《千字文》外,还有《孝经》、《蒙求》以及未署名编辑者姓名的历代诗选等书,装帧精美,刻印也十分精致,那些书籍用纸也是极好的。
薛平平抱着这些文具书籍,低头细看着,心说这些东西若是传到一千多年后,不知能拍卖出什么价格来,想必至少会是十万起拍吧?
此时一位内侍走到殿中,先向冯道施礼,待冯道点头后,方转过身来,面向这些孩童,扫视一眼,大声说道:“诸生请把东西放下,起身!”待这些孩童起身后,又转过身来向冯道再度施礼:“恭谢老师传道授业。”这些孩童也毕恭毕敬地向冯道施礼,随后冯道便站了起来,朝他的这些“小”学生们摆摆手,便背着手走出。
那内侍又转过身来,喊了声“坐”,便依旧退到一边。
这些孩童包括皇帝七子石重睿,都有些疑惑不解,不知老师都走了,他们还留下做什么。
随后便有内侍过来,向石重睿躬身行礼,然后领着他出去;之后又有内侍提了茶壶,给这些孩童各斟了一盏茶汤,拿了些点心。先前那内侍方轻轻说道:“请诸位小郞君稍安勿躁,先用些茶点。”
薛平平低头看了一眼那茶盏中的茶汤,白乎乎的一片,里面掺的什么调料也看不出来,端起来闻了闻,似乎还有些香味,便慢慢送到嘴边抿了一口。有点像一千多年后的那些奶茶,香香的甜甜的,还有股奶味,明显是加了糖和牛奶,其余加了什么根本品不出来,只是味道更重;一口温热茶汤入腹,便觉有点饿了,便又拿起点心吃了几块,觉得踏实了一些,但抬头朝四周观看。
小主,
前边坐着的那些孩童,有的也在喝茶吃点心,有的似乎还很用功,拿着笔在练字;周围侍立的几个内侍仍如先前那般面无表情的呆呆站立着,也不知还有什么事情。薛平平暗自叹息一声,忽然觉得有些困意,用力眨了眨眼睛,只觉困意越来越浓,心里不禁一惊,急忙用力一咬自己舌尖,一阵疼痛传来,似乎清醒了一些,他眼眉竖起,心里不由得提起了警惕,心说难道那茶水与点心里放了什么药不成?但再朝周围那些孩童观察一下,他们却没有一个犯困的,更加警醒起来,心里盘算着,难不成入宫伴读、听讲、留下来、喝茶吃点心,都是布了个局为了对付我?便是为了探听那件重宝的消息线索……那未免也太瞧得起我了吧?转念一想,自己或许不把那件宝贝当回事儿,只把它当作是历史中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来看待,但于石敬瑭来说,那就是他皇帝身份的最重要的一件宝贝!不见历史上那些帝王,为了这件宝贝,搅动了多少风云,此时用来对付他的这些手段,与之相比,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薛平平脑海中保持着一点灵性,在刹那间便作出了决定,不管是不是有人要对付自己,但自己做了准备便足可保证没有什么意外发生。此时因为那茶水和点心中的药力影响,他开始陷入乏困之中,似乎是几天没有睡觉的人,终于躺到了床上,将畅快淋漓的酣睡一场,在陷入彻底的昏睡之前,他冷笑一声,来吧……不管你是什么人,看能不能从我这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几个内侍好像什么也没看到似的,仍然呆呆地站立着,那些孩童仍然懵懂不知的吃着茶点,整个大殿内只有轻微的小孩子吃吃喝喝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一个内侍走了进来,朝守在这里的内侍们挥挥手。那些内侍便走到这些孩童面前,轻轻说了句放学,送你们回去,便领着他们出殿。
大殿里很快便只剩下趴在桌案上似乎睡着了的薛平平,他一动不动,呼吸悠长轻微,似乎睡得极为深沉。
没过多长时间,从殿外走来一群人,这些人老少不一,都身着内侍服饰,便是那几个一把胡须的男子,也都是如此。若是让外人见到,必然会大吃一惊,毕竟内侍皆是阄人,怎么可能有胡须!
这些人走到趴在桌案上沉睡的薛平平桌案前,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看了看他,又转身看着旁边的内侍总管:“应少监,怎么是个孩子?”
那内侍便是内府少监应诚,见那男子问自己,便小声答道:“解真人岂不知近来名动京师的‘神仙弟子’?”
那解真人一怔,又回头瞅瞅薛平平,再看着应诚问道:“便是此人?”
应诚点点头道:“对!正是此人!”随后又矜持地拱了拱手道,“还请真人做法!”
那解真人皱了皱眉头,似乎有不同意见,但迟疑了一会,还是点点头道:“请少监助我!”
应诚脸上露出了笑容,点点头道:“还请真人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