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入局

先前那位内侍此时又朝伴读少儿们呼喊道:“拜——”

七八个少儿又恭恭敬敬地躬身长拜,等那内侍又喊一声“止”,方才停下,但仍然个个低头躬身。唯有薛平平因个头高,先前被内侍安排在最后一排,此时直起身来,平平静静地朝前方看去,却正和内侍怀中扭着身子好奇的看着他们的石重睿目光相对,他不由得一笑,朝石重睿眨了眨眼睛。石重睿怔了一下,哈的笑了一声,可随即又急忙捂住自己嘴巴,有点害怕地回头看着石敬瑭。

薛平平倒像是没事人似的,仍在转动着眼珠儿,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无论是先前和他同处一殿的那些幼童,还是现在内侍们牵进来的,虽然面目不等,但除了他之外,没有再与那位皇帝家的七哥身高差太多的了,而且这些孩童个个都极为精神,相貌不说都是小帅哥,至少都在中上之姿,而且那位皇帝家的七哥与那些内侍牵进来的孩童,个个相貌都出奇的俊美,这倒让薛平平有点惊讶了,心说皇帝选美选妃子选的都是美女,选伴读都选的小帅哥儿啊!嗯……还不止呢,再看那皇帝,面目虽然有点阴郁,但绝对称得上是一位身材挺拔、相貌英武的老帅哥,那几位大臣也都相貌清癯,身材高大……,不对!怎么那后边还跟着一副驴脸的小矮子?哟……帅哥群里混进个丑八怪,真不容易啊!薛平平不禁暗自好笑起来,不免多瞅了两眼那位。

不料那驴脸矮子突然将目光朝薛平平看来,似乎有精光射出,接着又眉峰紧蹙,目光上下移动似乎在仔细打量他,审视一会儿,见和他对视的薛平平并无一丝胆怯和畏缩,脸上露出冷笑,似乎有点厌恶嫌弃似的,嘴角翘了起来,露出轻蔑的神情。

那人的反应让薛平平吃了一惊,不禁也皱起眉来,心说这谁啊?我又不认识你,你这嫌弃的小眼神拿给谁看呢?呸!马不知……不对……是驴不知脸长的丑八怪,小爷不稀得搭理你!但目光仍悄悄在皇帝和几位大臣身上瞄来瞄去,突然想到此人莫非是以面目丑怪而才华出众,进而闻名于世的后晋宰相桑维翰?一念及此,便又将目光移到那矮子身上,颇有兴趣地细细观察起来。

石敬瑭倒没注意他们这些小孩子的把戏,他走到正中,朝这些幼儿扫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让那些牵着小男孩的内侍,把那些孩童都给安安置在薛平平他们的座位前后,便扫视一遍,方又转头朝跟在身边的大臣笑着说道:“长乐公,依你看如何?”

长乐公是宰相冯道的号,其字可道,听了皇帝询问之语后,便躬身表示一下谦逊,随即点点头道:“这些孩子的父祖亦是臣的同僚,若是由其父祖观之,应是能陪七哥好好读书的。”

石敬瑭笑了笑,又将目光转向儿子,目光中充满了慈爱,朝那抱着儿子的内侍挥挥手,那内侍便将石重睿放下,牵着他手走到第一排正中的座位,然后退下。

石敬瑭这才看着众少儿笑了笑,尽量用最和蔼的语气说道:“你们这些孩子,都是朕所倚重的肱骨之臣之后, 你们的父祖与朕一样,都是望子成龙心切,如今朕与你们的父祖让你们来这里读书,也是希望你们能好生学习。朕亦望你们有所进益,未来能成为我大晋之栋梁!如今朕与你们请来了当今朝野最负盛名、学问最好的宰相长乐公来教你们,希望你们都能一心向学,不负朕之所望,不负你们父祖之望!”讲完后,又朝冯道笑着说道,“可道,下面就是你这位老师上场了。”

冯道朝石敬瑭又拱手一礼,方走到正中桌案后面。他站好后,清了清嗓子正要讲话,便见石敬瑭走到桌案前,恭恭敬敬地朝他长揖一礼,慌得他急忙回拜:“陛下……这如何使得?臣当不起陛下这礼啊……”

石敬瑭仍然坚持着行完礼,方才正色说道:“长乐公何须过谦?便是平民百姓家请了西席来教家中子弟,那主人家也会敬重的。如今朕虽居大位,但与那些怜爱子女的普通人家之父母之心并无两样,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心切啊!长乐公,拜托了!”

冯道这才低头躬身朝石敬瑭又施一礼,待石敬瑭转到一边坐下,朝他又拱手一礼,方才转过身来看着众少儿,面目慈祥而又不失威严地说道:“老夫冯道,字可道,蒙陛下圣恩,得以为朝廷大臣,如今陛下相托,来教授你们,亦望你们能记住陛下‘不忘父祖望子成龙之心’,一心向学,日有进益,方才对得起陛下天恩,对得起你们的父祖!好了,如今咱们讲‘千字文’。”他看向旁边等候的抱着一摞书籍的内侍,朝他点点头。

那内侍便上前将书籍发给这些孩童,随后又退到一边。

冯道这才继续说道:“现在你们要学的是《千字文》,以后还有《蒙求》、《孝经》,以及历代诗选,等开蒙之后还将有新的课程,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这些天里,咱们就讲《千字文》!或许你们中的有些孩子在家里已经学过这些,可即便是学过,但温故而知新,再学一遍也不多余!”说罢便昂首挺胸的开始抑扬顿挫地背诵《千字文》,他背诵用的是纯正的官话,声音纯正响亮,颇有磁性,背诵的节奏又拿捏得极其恰当,听起来当然是很动听的,不但让旁观的皇帝和大臣们都肃然起敬,微笑着点头;便是那些孩童也都正襟危坐,听得极其入神。

小主,

冯道将一篇《千字文》背诵完毕后,又开始讲解,“《千字文》乃南朝梁时大臣周兴嗣所作。时梁武帝欲教诸子,而苦无启蒙之书,便托周兴嗣做文;周兴嗣圣旨而归,一夜而成,但其心力交瘁,天明时文成而头发尽白,亦令梁武帝心痛不已。此《千字文》自成文后,已成我中原孩童开蒙之必读之书。其文皆四言,皆合音韵,文采斐然,格调雅致,其理又合古来圣贤之道,故不但能以之教授孩童,亦能让世人读之颂之,若是都能学会,那至少能写个普通的文章、家书什么的;若是真能读通了,那之后再读圣贤文章,亦能与你们当一个桥梁与阶梯,能让你们融会贯通,学得更快更好。下面大家跟着我来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下面坐着的这些孩童,包括那位皇子石重睿,明显都是有了一定的基础,很熟练的跟着冯道读起来,朗朗童音在这大殿内响起,那画面那场景倒是极为美观,连先前不以为然的薛平平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里面,跟着背诵起来。

冯道背诵一句,包括石重睿在内的孩童们跟着读一句。等到诵完了这篇《千字文》,冯道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随即又让两个内侍在桌前拉着一块白色织锦,自己提起笔来,看向他的这些孩童学生:“你们都拿起笔来,跟着我学写这第一句‘天地玄黄’。”说罢便在那织锦上慢慢地写了一短横,接着再写下一长横,再写两笔,便写了个天字。

下面的这些小学生也跟着在自己桌案上白纸上写下一个“天”字。

冯道写完这个天字,将笔放下,背着手走下来,细细看着每一个孩童写的字。这些孩子不管字写的怎么样,但都能把这个字写下来。冯道捋着胡须微笑着点点头,对每一个学生都夸奖几句,指出了不足,然后给他们都写了“天地玄黄”四字。

薛平平这里,因为他个头高,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冯道并没有另眼相看,也给了一样的待遇,给他写下四个字的楷书,有些像是颜楷,但已经有了自己的神韵。他看着冯道写下的这四个字,心说不愧是历经数代而始终能站在权力中心的史上第一不倒翁,就连一手书法也给写的出神入化!他看着这四字,慢慢揣摩着。

冯道也在仔细看着薛平平的字,发现这孩子虽年幼,但其字学颜体,——这五公祠奇怪,现在的孩子开蒙习字,一般都以学颜楷为始,因为颜楷变化少初学者易上手。当然有些家庭会另让孩子学欧体、柳体,那是长辈已经对书法有了较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