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指挥使稀里糊涂,朱文也稀里糊涂。两人交谈过后才弄明白怎么回事。都被王廷试坑了!要出兵也是他正兵营和标营先出兵,再不济也是打文登营的旗号,轮不到他成山卫直接出兵。如今一个千户领三四千人说不过去,那就再塞个指挥使进去算是文登营的……
接下来便是商量如何进军,唐指挥使心中明白,谁要是指挥这支军队出了事谁就得担责,于是推脱说是王廷试让他听朱文的,不要随意插手。
朱文傻眼了,自己两眼一抹黑,走哪条路都不知道……稀里糊涂走到建奴主力跟前都有可能。唐指挥使一看,这也不行啊!这愣头青,不知道行军路线啊,搞不好……跟着会送命,不跟又会被追责!
没办法,叫人取来堪舆图,开始给朱文建议!
最稳妥的是往西去,绕个圈子去京师西面,与其他勤王的军队汇合。
最危险的两路就是,沿水路去蓟州!另一条是沿运河走,奔香河去通州,到达京师东面,遇见建奴主力,搞不好一战就完!
“那为何不去京师南面?”朱文诧异道。
“京师南面得去武清方向,去东安!到东安,往西固安到京师西南角的良乡。还不如绕去西面了,离东面越近越危险!”
“蓟州在这,建奴绕开没打,说明他们兵力不足并不想打关宁军,袁督师回援京师应该在东面或南面!先前建奴没敢打估计现在更不会打!毕竟各路勤王的军队都是奔京师去的……建奴主力打南面要是东路被断,西面大明援军一旦抵达,那建奴可就得被围起来包饺子了,想要出关那只能一路拼命绕道北面出关!建奴这次是来抢钱的,不会和大明决一死战!所以只会在东面北面一带避开关宁军进行抢掠!要是有机会再由北面去西面,吃掉些小股援军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西面风险也不小。唯一安全的就是南面,即便有鞑子劫掠也只会是少数,绝对不会是主力!”
“那就去南面?”
“去京师南面,路上慢点小心点应该问题不大,最好就到固安一带不要再往前了,万一打不过还能退回来,毕竟这里有船……”
“那就去南面,最好去良乡!”唐指挥使一拍桌子决定道。
第二天晚上,汪铭涛回来了,带着长长的车队,随行的还有周掌柜一行人。
一开始这家伙倒是把当地商户吓的不轻,一大堆官军朝着三岔口一路奔来,立刻引的鸡飞狗跳……直到有商户认出了汪铭涛,事情就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了,听说是去勤王的军队要征集大车,于是一些相熟的商户就直接给了,毕竟有过买卖,人家如今北上连命都不要了,自己还舍不得几辆大车吗?这家给一辆那家给两辆!车行老板更是大方,一瞧,哎呦,这不是老猫吗?咋就官军打扮了,勤王?缺大车啊?二话不说连带车夫给了五辆!嘴里还喊着,让活着回来一块喝酒!到后来一些别的店铺看到了也开始给车,一些没车的开始往车上扔粮食……汪铭涛哭了,老子是来抢东西的,怎么就成了拥军了?不断拱手致谢。周掌柜听到消息也过来了,拉过汪铭涛一问,得知女婿领兵北上勤王,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回去让人装了三车吃的给送来了,徐家店铺掌柜也来了,送的是绸缎药材,说是裹身上中箭后好往外拔……
朱文见到汪铭涛时,也吓了一跳。这一下没看住,这瘪三直接把三岔口抢了?往后还怎么进货?
还好看到一旁的老丈人,赶紧上前行礼。
周掌柜只是拍了拍女婿肩膀,只说了句女儿不争气,朱文要是活着回来赶紧再娶几房小的!说完掉头就走了。搞得朱文莫名其妙,随后浮想联翩……
商户们和朱文见礼,说了些祝福的话,留下东西后也都告辞。
固安城里,新任知县正在指挥民壮修补城墙,从上任以后就没停过如今也就剩几处没修补了,如今听说建奴入关已经到了京师附近,捎带着连附近都在传言见到建奴骑兵。
这些日子逃难来此的人愈发多了,收拢安置难民,城里都快塞满了,如今只得关闭城门不让进入……
京师的消息早就断绝了,朱文一路上从难民嘴里听到最多的是一连串的大败……遵化丢了,宣府大同的勤王兵败了,关宁军也败了……没一个是好的消息,也不知道真假!
再往前就是固安了,希望能从那里听到些真实的消息吧!
一路上全是逃难的,把官道都挤满了,为了加快速度,不得已只能下令驱赶,车队和炮队只能走官道,先前想着给百姓让路,结果走两旁田地遇到沟渠耽误不少时间。
骑兵被散了出去,沿着官道两边负责侦查警戒。
由于车辆够多,队伍开始是急行军,然后是每行进半日停下休息,如今离固安越近休息的次数也就越多。朱文害怕,怕半道突然杀出人马,行进中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埋伏,所以现在负责沿路护卫警戒的队伍已经披甲,火铳里也事先装填好了弹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队停了下来,开始原地休息,各队领队也在那疏导情绪,给士兵们一些鼓励,毕竟人都是有情绪波动的,出发前在张海洋一番慷慨激昂的鼓动下,不少人头脑发热一心只想着要去北上勤王,与建奴决一死战,如今一路过来被这连日的西北风一吹,脑袋冷静了下来,情绪自然就不那么高昂了!
车队旁,阿虎将几个捆绑了的逃难百姓押道朱文跟前。
朱文跟唐指挥使都有些疑惑看着阿虎……
“这几个是陆续离开难民队伍往回跑的,然后聚到一起又分开了!”
唐指挥使上去一把打掉一人的帽子,拽住头发扯了扯,然后又将其余几人头发都扯了一遍,道:“不是假发,会不会真是逃难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