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关下

征兵令 北极星不冷 2213 字 9天前

“言之有理,还是你小子机灵。”守将拍了拍小校脑瓜赞赏一通,转身对关下喊道,“既然如此,那便请将军上前出示长子之手书方可放行!”

“如此甚好。”关外之将示意左右,小声说道,“你三人陪我前去,告知兄弟们,准备动手!”说完只见四骑缓缓往前靠近,长平关北坡低缓人骑在马上伸手刚好能够到关隘的垛口,借着月光与火光守将仔细打量着自称为长子裨将的年轻小将——眼如丹凤,眉如卧蚕。鼻高粱深,唇方口正。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pí xiū)临座上。身躯凛凛,相貌堂堂。“我也去过长子几次,为何不曾见过阁下?”“无名小将,不登大雅之堂,将军自然不曾见过,此乃县守大人手书,请过目。”长平关守将蹲了下来,接过小将从怀里掏出的一纸锦帛,展开锦帛疑惑而又小声的念道,“看好长平关,夺占在今晚。”守将还没反应过来,小将一个鲤鱼打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薅住守将的领口一把拖到地上,守将重重摔在地上,大口吐着鲜血,身体还不住的抽搐着。关上赵兵怎会料到这般变故,见将军趴在关下一动不动,救也救不得看着只是干着急,无人发号施令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小将大喊:“兄弟们,我乃长子守将,现已投降秦国,约定秦军今夜南北夹击长平关,你我皆是兄弟,赵王贪得无厌,何必为他白白牺牲?不如投降秦国,耕战为荣岂不快哉!活着总是有希望的!”

小将见赵军有些动摇,一个手起刀落,守将的脑袋滚落一旁,身后的士兵捡起头颅挂在长戟上,赵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更是没有了主意。如果此时有人能站出来说投降,估计赵军也就扔下手里的兵器不再做任何抵抗。可偏偏事与愿违,赵千夫长立刻振臂高呼,“兄弟们,都快醒醒,怎么可以认贼作父!不要受他蛊惑,秦国屠城忘了吗?各位的老婆孩子还在邯郸呢!他们这么办?听我的守住长平关,秦军就不会得逞!”赵军这才如梦初醒,小将见状不妙,纵深一跃从马背上跳到关上,随后的两万五千“降军”纷纷效仿,长平关被黑压压的秦兵全面覆盖,当初赵括留在长平关兵力不过千人,如何抵挡得住这股虎狼“降军”,赵军寡不敌众渐渐招架不住,赵千夫长一边战斗,一边将身旁的小兵推到墙角,“狗子,快去报信,秦军偷袭长平关,长平关失守,请求支援!”“赵哥,我不去,我要和你一起战斗!”“快走!留下来大家都得死!你还年轻,你得活下去!快走!”一不留神,赵千夫长被敌人狠狠砍了一刀,忍着疼痛将对方一削为二,“快走!”狗子望着这个摇摇欲坠的赵哥大口吐着血水,还在苦苦挣扎着,不知不觉便被团团围住,淹没在人海中。狗子知道,长平关也许只有他能活,也许都得死。待“降军”靠拢过来,狗子像泥鳅一般沿着城垛划了下去,逃出生天。不过半个时辰,赵军如秋风扫落叶,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地,“降军”来不及收拾,便将长平关的红旗拔下换成了秦国的黑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此,长平关失守。

“传令兵,速报将军,言:翦不负君命,已拿下长平关,留五千守卫,天亮前,势必拿下故关,请放心。去吧。”小将看了看月亮,已是临近丑时,上天给王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五百士卒换上赵军服装,合剩余部队随我诈开故关,疾行前进!”

长平关的厮杀声也引起了石长城上其他各处关隘的警觉,奈何兵微将寡,自保尚且艰难何以支援,只得坚守壁垒,等待主力援军能够尽快杀回,敢怒而不敢言。

故关,后人称之为井陉关(狭义解释),所谓“古称险要,固畿南一大关键”指的便是此处,更有“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的羊肠一线之险。故关背负太行,遥对华北平原,扼晋冀交通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军事上所必争之地。如今秦赵对峙,故关在谁手就意味着胜败由谁主导,当初廉颇在构建防线时,着重确定了故关的地位,不仅修缮的固若金汤,更是重兵把守,是故曾放言“绝不让秦军越故关一步!”如今赵王换将,赵括执掌长平军权,不仅帅帐移防至韩王山,更是将故关的守卫由原来的五万缩减到不足两万。赵括以为:故关本为天堑,依托地势防守绰绰有余。一旦有变,近在咫尺的大粮山尚有机动部队三万,除非秦兵分兵十万,否则休想染指故关。突发事故完全可以应付得了,更何况赵为攻,秦为守,王龁招架尚不得过,又怎敢分兵操控这盘大棋,除非武安君在世,他人绝无此格局,可惜武安君病入膏肓,已无希望也,赵括恃才傲物,不以为然。。

故关守将早就收到“降军”攻破长平关的消息,望着火光四起的长平关,听着喊杀震天的老马岭,故关人人自危。守将赵非本是有勇无谋之人,更是缺乏主见好大喜功,长平关火起之时,他就将连接羊头山之道路用大石封死,只留南北通道可供进出,可谓惊弓之鸟,闻声而怯。

厮杀声越来越近,似乎厄运在一步步靠近着故关,关上守军紧张的氛围瞬间凝重了许多,有士兵竟然紧张的汗流满面,浑身颤抖。毕竟两万守军中半数以上乃是未经战阵的新兵蛋子,莫说上阵杀敌未有经验,就连那学模学样做出战斗姿势的十二三岁孩童,也抱着长戟形神俱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