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理想不可弃

就在赵顼和苏轼思考“皇权不下乡”为何能被后人概括得如此精炼时,隆三和牛富贵两位御厨窃窃私语后,似乎也有话说。

“宁校长,我们有一个问题。”

两人难得主动发言,宁野很感兴趣他们会说什么,当即让他们发表意见。

“普通百姓,如我们二人,有很多人并不识字,报纸啥的,即便人人都有,也并非人人能读,届时,还不是那些地方乡绅说什么就是什么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宁野当即鼓掌。

别看隆三和牛富贵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可他们来自底层,最懂百姓的困扰,他们的经验反而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更贴合实际,因此能问出真问题好问题来。

不过,这个问题,早有思考的宁野自然也有对策。

新闻业被污名化,其实大约也就是近些年的事。

宁野虽然在大学时学的是历史专业,但正所谓文史不分家,他也常常选修旁听一些新闻传播类的课程。

因此,在宁野心中,真正的新闻人乃至文科人,绝不是某些网红大V嘴里的所谓“舔”人的专业。

相反,如果回望历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办报运动对于中国人的思想启蒙和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有识之士通过办报来传播信息、开启民智、宣传变法图强等思想,以挽救民族危亡。

任何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史稍有了解的人,或许都能说得出几个有名的大报以及新闻从业者。

在宁野看来,新闻业被污名化,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方面,自媒体的兴起,导致传播去中心化,话语权的扩散必然带来专业性下降的问题。

一些所谓的自媒体人以及传播平台,为了博眼球无所不用其极,消解了新闻的严肃性,部分假新闻甚至对新闻的真实性也构成挑战。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式微,也让一批有专业训练、职业操守和新闻理想的人才出现断层。

至于部分背离正道的人,宁野从没觉得他们是真正怀有理想的新闻人,因此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