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是个残疾人,身体的不便就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横亘在他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穿衣、洗漱对他来说都可能是一场艰难的挑战;外出时,每一步挪动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和旁人异样的目光。但他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始终顽强地与生活抗争。也许是他的这份坚韧打动了上天,真应了那句古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常明的帮衬下,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富足,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想起过去打工的日子,常江满心都是苦涩。那时,他住在狭小昏暗的出租屋里,每月的工资除去房租和基本开销,所剩无几。为了多挣些钱,他常常加班到深夜,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倒头睡去。对于拥有一套宽敞舒适的大房子,他想都不敢想,那简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可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常江一家搬进了200多平的洋房大平层,宽敞明亮的客厅,温馨舒适的卧室,还有那视野开阔的阳台,站在上面能俯瞰整个小区的美景。装修精致的房间里,摆放着崭新的家具,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家的温暖。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哥哥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
因为父母早亡,常江在成长的道路上历经坎坷,是常明的父母,也就是他的伯父伯母,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小时候,每当他受了委屈,伯父伯母总会将他拥入怀中,轻声安慰;生活上遇到困难,他们也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让常江在艰难的岁月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成为他努力生活的动力。如今,日子越来越好,常江满心都是对家人的感激,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
常江身为美丽达集团人力资源部的主任,日子过得相对惬意,工作氛围十分轻松。平日里,他的办公桌上总是井井有条,没有堆积如山的文件和应接不暇的紧急任务。每天,他按时来到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坐在舒适的办公椅上,悠闲地泡上一杯热茶,开启一天的工作。
大部分时间里,办公室里十分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键盘敲击声和同事们低声的交流。常江会处理一些日常的人事资料整理和简单的员工信息更新工作,这些任务对他来说轻车熟路,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就能完成。他也会和其他部门的负责人简单沟通,了解一下各部门的人员需求和工作状态,但这些交流通常都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不会给他带来太大的压力。
不过,一旦到了内招的时候,情况就会稍有不同。内招期间,常江的办公室会变得热闹起来,前来咨询和投递简历的员工络绎不绝。他需要仔细审核每一份简历,筛选出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组织面试,并和用人部门进行深入的沟通,确保招聘到最合适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工作强度有所增加,但常江也乐在其中,因为他深知内招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在所有的招聘流程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那就是需要常明点头同意。常明作为公司的重要人物,他的意见在招聘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当有重要岗位的候选人确定后,常江都会准备一份详细的报告,向常明汇报候选人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面试表现等。常明会认真听取常江的汇报,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出意见。
而对于底下的基层员工招聘,常江则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他凭借着多年在人力资源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候选人是否适合基层岗位。他会亲自参与面试,与候选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态度、职业规划以及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只要候选人符合公司的基本要求,并且常江觉得他们有潜力在公司发展,他就会同意录用。这种工作模式既保证了公司招聘流程的高效性,也让常江在工作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
人无完人,常江自然也不例外,纵使他在美丽达集团人力资源部主任的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可身上也有着鲜明的缺点。常江有着一颗极其柔软且善良的心,这份善良有时甚至过度,化作了一种近乎执拗的同情。在人员招聘时,他总会不自觉地将更多的关注与机会倾向于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
在他看来,残疾人在社会上本就面临诸多艰难险阻,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出于这份悲悯,他在招聘过程中,特意为残疾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这几年,公司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身体有残障的员工,有的肢体行动不便,有的听力或视力存在障碍。不仅如此,常江还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心理上受过创伤、存在心理残疾的人。他觉得这些人同样需要一个重新融入社会、证明自己的机会,在他的努力下,这些人也成为了公司的一员。
如此一来,公司内部的氛围变得有些微妙又有趣。不同背景、不同状况的员工聚集在一起,偶尔会因为一些生活习惯或工作方式上的差异产生小摩擦。比如,肢体残疾的员工在使用办公设备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而心理脆弱的员工有时会因为一点小批评就情绪崩溃。于是,办公室里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小打小闹的场景,有人在轻声调解,有人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倒也甚是热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好在大家都怀揣着一颗想要好好工作的心,这些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转,反而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员工们彼此间的理解与包容不断加深。而常江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每当看到这些场景,心中虽有一丝愧疚,但更多的是对大家相互扶持的欣慰。
当然,常江之所以能在招聘上如此“自由发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是常明的弟弟。袁丽作为公司的副总,从心底里十分信任这个身有残疾却内心坚韧的弟弟。在袁丽看来,常江虽然在招聘决策上有些感性,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他对公司一直忠心耿耿。只要公司的各项业务能够正常维持运营,人员之间的小摩擦、小问题都不过是小事一桩。她深知,在公司发展的道路上,团队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忠诚度同样重要,而常江所带来的这些特殊员工,虽然给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为公司注入了别样的温暖与活力,所以只要大方向不出错,袁丽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常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构建公司的人才队伍 。
常江深知,对于那些身有残疾的员工来说,家庭的稳定与支持至关重要。为了让他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常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道外区的东风镇购置房产,用于安置这些残疾人的家属。他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经过多番考察与谈判,最终成功买下了200多套平房。这些平房虽然看起来朴实无华,但每一间都承载着常江对员工满满的关怀。
为了让员工们能够方便地往返于工作地点和居住的地方,常江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公司成功配备了职工通勤车。每天清晨,通勤车准时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上,将员工们从东风镇的住所接往公司;傍晚,又载着他们平安回家。坐在通勤车上,员工们或是分享着一天的工作趣事,或是闭目养神,放松身心,这小小的通勤车,成为了他们一天工作生活中的温馨驿站。
在薪资待遇方面,常江更是为员工们争取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他深知残疾人在就业市场上的艰难处境,也明白公司里这些残疾员工的不易。因此,他努力说服公司管理层,使得自己的员工,无论是残疾人还是普通职工,月薪都要比社会上那些打工的残疾人高出许多。这份优厚的待遇,不仅是对员工们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温暖的关怀,让他们在经济上能够更加安心地生活。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常江的这一举措也有着深远的意义。这200多套房子所在的区域,随着城市的发展,未来很有可能会面临拆迁。一旦拆迁,这里将会被开发成美丽达集团的生活区域,不仅能够极大地改善员工们的居住环境,还能进一步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而袁丽同样为了员工的福祉积极谋划。在长江路,那些原先的汽配城,被袁丽敏锐地关注到。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商业运作,她成功将其买下,并着手规划建设职工家属楼。这些家属楼一共有10栋,高度均不超过6层,采用了1梯1户的设计,充分保证了每一户居民的私密性和居住舒适度。每一栋楼大约设有5 - 10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住户都能享受到宽敞明亮的居住空间,每户面积约200平左右。楼内的装修精致典雅,周边配套设施齐全,绿化环境优美,为员工们打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袁丽的这一决策,让员工们在为公司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能拥有一个安稳幸福的家,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公司的忠诚度,为美丽达集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