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集团公司

铁路职工 王常明 5466 字 4天前

在美丽达集团内部,袁丽的办公室门总是被频繁敲响。员工们因为各种琐事,从文件格式的细微调整,到部门间工作流程的分歧,甚至是办公用品申领的小问题,都一股脑地来找她。常常是前脚刚解决完一个员工的困扰,后脚又有新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一天,市场部和研发部因为一个项目的推进进度产生了激烈矛盾,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闹到了袁丽这里。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双方代表面红耳赤地争论着。袁丽坐在主位上,耐心倾听着每一方的诉求。她时而微微皱眉,认真思考;时而轻轻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待双方情绪稍微缓和,她开始条理清晰地分析问题,从项目的整体目标,到每个部门的职责,再到目前遇到的实际困难,逐一剖析。她提出的解决方案,既考虑到市场部对项目时效性的要求,又兼顾了研发部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最终让双方心服口服,握手言和。

解决完这场纷争,袁丽回到办公室,虽然身体疲惫,但内心却有一种别样的温暖。她突然意识到,在这个看似只是工作场所的集团里,每天处理这些琐事、解决员工间的矛盾,就如同在一个大家庭里调解家人之间的纠纷。大家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虽然会有摩擦,但在相互理解、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彼此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这种温暖,让她想起常明父母给予的关怀,也让她在忙碌又复杂的生活里,找到了一份难得的慰藉,感受到在这忙碌的工作日常中,也藏着如家庭般的温暖与羁绊 。

在集团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风云变幻,竞争愈发激烈,美丽达集团原有的建筑原材料项目面临着成本上升、市场需求波动等诸多挑战,转型迫在眉睫。身为集团副总的袁丽,凭借着多年在商场摸爬滚打积累的敏锐商业洞察力,每日埋首于海量的市场调研报告与行业数据中,密切关注着各个领域的动态。

一次偶然的机会,袁丽在参加行业峰会时,注意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与之配套的运输和仓储环节却存在着诸多痛点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她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察觉到这将是集团转型的绝佳商机。

回到公司后,袁丽迅速组织团队进行深入调研。她带领着市场分析、财务预算、运营管理等各部门的精英骨干,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走访农户、考察物流中心、与行业专家交流探讨。经过数周的日夜奋战,一份详实的农副产品运输和仓储项目可行性报告摆在了董事会的会议桌上。报告中,袁丽详细阐述了项目的市场前景、潜在风险以及预期收益,用精准的数据和有力的分析说服了董事会成员。

在取得一致认可后,袁丽雷厉风行,果断决策,带领团队迅速行动起来。她亲自参与项目的筹备工作,从选址新建现代化的仓储基地,到与各大农户、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再到组建专业的运输车队,每一个环节她都严格把关。

深夜,整座城市都沉浸在静谧的梦乡之中,唯有红军街的美丽达集团大楼顶层,袁丽的办公室还亮着灯。惨白的灯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将堆积如山的文件与报表照得格外刺眼。袁丽坐在那张熟悉的办公椅上,身体微微后仰,整个人被疲惫感彻底笼罩。她下意识地抬起手,动作轻柔却又带着几分无力,缓缓捋了捋鬓边的头发,指尖触碰到的,不再是曾经那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而是大片斑驳刺目的白色。

她静静地看着镜中的自己,眼角不知何时已悄然爬上了细密的皱纹,皮肤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变得粗糙而黯淡。明明才30多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可这一头过早花白的头发,却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这每一根白发,都像是岁月亲手刻下的残酷勋章,每一道纹路,都无声诉说着她为集团付出的一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回想起这些年,一路走来,满是泥泞与坎坷。从集团创立之初,在市场的惊涛骇浪里艰难摸索,四处寻找合作机会,被无数人拒绝却仍不放弃;到后来市场环境突变,集团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她力挽狂澜主导转型,没日没夜地研究市场动态、分析行业数据,与团队成员反复商讨方案。无数个日夜,她为了拿下一个重要项目,背着行囊穿梭在各个城市之间,在飞机、高铁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疲惫的旅程;为了协调内部矛盾,在会议室里与各方据理力争,常常从白天一直争论到深夜,绞尽脑汁只为找到一个平衡点。身体的疲惫与精神的高压,就像一双无情的大手,一点点将她的青春与活力吞噬,催白了她的头发。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寂静,将她从回忆中拉回现实。袁丽拿起手机,屏幕上闪烁着“常明”两个字。她微微一愣,还是按下了接听键。电话那头,常明的声音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强硬:“你得再招点管理层,公司现在摊子大了,业务越来越繁杂,你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别把自己累垮了。”

袁丽握着电话,眉头微微皱起,脑海里瞬间像走马灯一般闪过这些年公司发展的种种画面,以及那些因内部权力斗争而衰败的企业案例。她沉默片刻,脑海中迅速权衡着利弊,缓缓开口:“不行,现在真的不能贸然招管理层。”常明显然没想到她会拒绝,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与焦急,追问道:“为什么?现在公司发展正需要人手,多些有能力的管理层,也能帮你分担分担。”

袁丽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耐心解释道:“你想想,咱们公司现在正处在关键的上升期,内部结构还不够稳定。要是再招管理层,一旦把控不好,稍有不慎,就可能形成帮派党羽。那些人一旦拉帮结派,就会把心思都放在争权夺利上,互相倾轧、排挤异己。到时候,权力就会被一点点架空,公司内部乱成一团,没人真正把心思放在公司发展上。咱们辛苦打拼这么多年才让集团有了今天的规模,不能因为一时的省事,就把集团拱手让给他人。我不能冒这个险,就算再辛苦,我也得守好集团,守好我们这么多年的心血。”

时针悄然指向深夜,城市的喧嚣早已沉寂,窗外的街道空无一人,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打破这份静谧。袁丽依旧坐在那间被惨白灯光填满的办公室里,四周堆满了文件,她本以为忙碌的一天即将结束,可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的提示音打破了这份宁静——娜塔莎的报告来了。

袁丽无奈地叹了口气,伸手揉了揉酸涩的太阳穴,点击打开邮件。娜塔莎的报告总是在这种夜深人静的时候发来,仿佛她的世界里根本没有昼夜之分。袁丽看着报告里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条理清晰的分析,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娜塔莎,那个充满干劲的女强人,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打了鸡血般精力充沛。无论面对怎样棘手的项目,她都能以超高的效率和惊人的执行力出色完成。

回想起娜塔莎在工作中的种种表现,袁丽满心都是羡慕。记得有一次,公司接到一个紧急项目,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所有人都面露难色。娜塔莎却主动请缨,她不眠不休地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协调各方资源,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最终成功拿下项目,让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她的专业、她的坚韧,让袁丽在自愧不如的同时,也忍不住心生敬佩。

袁丽靠在椅背上,思绪飘向了远方。她突然想到了常明,那个许久未曾露面的前夫。想到娜塔莎如此死心塌地地为公司卖命,她不禁喃喃自语:“常明啊常明,你何德何能,能找到娜塔莎这样的俄罗斯‘大洋马’给你扛活?”在袁丽看来,娜塔莎的付出与能力,常明似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珍惜。这些年,公司能在风雨中稳步前行,娜塔莎功不可没,可常明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消失,留下她和娜塔莎独自面对这一切。袁丽摇了摇头,将这些杂乱的思绪甩出脑海,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毕竟,明天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 。

夜幕深沉,城市的灯火逐渐稀疏,常江的家却沉浸在一片温馨而静谧的氛围中。此刻,常江正躺在柔软的大床上,嘴角微微上扬,显然是在做着美梦。他的睡颜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显得格外放松,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甜美的梦境中烟消云散。

这一切的安稳与幸福,常江心里清楚,都要托自己哥哥常明的福。曾经,他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毫无波澜,甚至有些灰暗。儿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可面对高昂的学费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他满心焦虑,常常在深夜里辗转难眠。然而,哥哥常明伸出了援手,在他的帮助下,常江的儿子顺利踏入了贵族学校的大门。那所学校里设施先进,师资雄厚,是无数孩子梦寐以求的求学殿堂。如今,儿子虽然比常涵小了两届,但下半年也要升入初中了,每次想到儿子在学校里认真学习、茁壮成长的模样,常江的心里就满是欣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