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月池夜话(上)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56 字 13天前

总得做点什么吧,即便只求心安。

奈何位卑言微,毫无证据的瞎嚷嚷只会被当作癔症,被视为危言耸听的异类。他可不想被钉在十字架上……那感觉,必定是不怎么美丽的。

但似乎是有些机会的,辛弃疾资哲费宏这三人可作为突破口。

先说费宏,这位三元公在朝堂上可是颇有些话语权的。

他中状元这年八月,定明宗崩逝,费宏参加修纂《明宗实录》,受到总裁、副总裁推重,放手让他负责。

正和元年,礼部考试的试官、主考官是阁臣、礼部尚书徐溥和汪宗伯,他们信任费宏,试卷的评定、上奏的文章都让费宏草拟,这一次,选拔了不少英才,受到人们的赞扬。费宏虽年轻,但在从政的几年中,参与了大臣主持的政务,显示了他不仅有文才,而且娴于政理,办事练达。

正和五年,为廷试执卷官。不久,调左春坊左赞善。从官阶看,与在翰林院一样,并不高,但翰林为清贵之府,赞善旨辅导太子之责,对官员品德、学问的要求很高,于此可见费宏在朝中时望之高。

正和七年,母亲余安人去世,费宏回乡治丧守孝,第二年父亲又去世。到今年,已是守制期满。嗯照规定是丁忧三年,他守孝其实是近五年。

冯过从资哲那得晓消息称,朝中要修编《通鉴纂要》,欲召费宏回朝,大抵年前就有旨意传来。

小主,

别问资哲是从何得知的消息,作为前翰林院掌院学士,虽只是正五品衔,但却是清贵无比的职位,再熬个数年便可入阁。这么重要的位置,即便他因政见不合被大佬排挤而含怨借丁忧退位,在朝中自也有不少人脉,弟子门生便不在少数,怎少得了“通风报信”者?

费宏此人,时望高,官声佳,颇受朝堂大佬器重,此次返朝必会得到重要。

冯过筹划着该如何不着痕迹的在费前辈面前表诉表诉“拙见”,倒是很快有了机会。

是日,鹅湖书院山长潜斋先生设宴招待辛弃疾等资能,席间谈笑风生,宾主尽欢。

宴散,众人移步半月池,品茗夜话。

半月池所处的院子并不大,池旁有亭,悬挂了十数盏灯笼,灯光朦朦,将院子映照的别有一番意境。

亭中就坐的自然是辛弃疾、费宏等主角,冯过、费懋贤、徐元杰数名青年俊彦有幸侍奉左右,倒茶递水,聆听贤言。余者便只能四下找地方或坐或站了,皆是噤声屏气,不敢扰了这份神圣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