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过而改之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39 字 13天前

然而《礼记·冠义》还说,加冠取字,“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意思是说加冠取字后一个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能被称为真正的人,然后才可以治理别人。原来这“冠而字”并不仅仅为“敬名称字”,还另有深意。它是贵族阶层中,对一个成年男性承认并接纳为正式成员的一种表示,自此之后,便可以让他“治人”。所以儒家把冠礼看作是“礼之始”,冠礼也成为华夏礼仪的起点。

冯过自是未到及冠之龄,但却有了秀才功名,这便有些尴尬了,总得设法“弥补”一二。

这不,列祖列宗牌位前,冯过一身秀才装扮,愈发衬得俊秀,端的是惹人注视。

本朝《舆服志三》记载:“承平三年令士人戴四方平定巾。二十三年定儒士、生员衣,自领至裳,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二十四年,以士人巾服,无异吏胥,宜甄别之,令工部制式以进。太祖亲视,乃三易乃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朝的生员服饰专用襕衫,用玉色布绢制作,宽袖皂缘。襕衫是生员的礼服,祭孔、祭祖、见官、赴宴等正式场合下穿着,平时着便服。承平末年,又许生员戴遮阳帽,也叫古笠,昌代称之为席帽。另,生员平时多戴四方平定巾,搭配各色花素的绸、纱、绫、缎道袍。

《三才图会》述其来源谓:“方巾,此即古所谓'角巾’,相传国初服此,取四方平定之意。”

冯过头戴方巾,衣着襕衫,士子气度卓然,乃为冯氏之光。

自九月初六至九月初八,冯家在小骆村连摆三天流水席,全村六百余男女老少悉数列席,更有县衙府衙、县学府学相关人(官)员到场庆贺,热闹非凡。

信州冯氏名望始涨,后世皆称冯氏荣耀盖因冯改之起也。

“改之”便是冯过的表字。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清溪先生给冯过取的这表字意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虽然不能加冠,但在定朝,对于取表字这回事并无太多羁束,书香门第的及笄女子亦能取字哩。

凡此种种,冯过倒是未有不胜其烦,入乡随俗罢了,倒是那份从容淡定令人啧啧称奇。令他头痛的是另一件事,呃,长辈在考虑他的婚事了。

定太祖承平三年,常威定制:“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就是男女双方若想结婚,男方必须达到十六岁,而女方必须达到十四岁,只有这样才能缔结婚姻。

早吗?还有呢。要知道民间可是有“三年订亲”之说的,也就是说,男的十三岁、女的十一岁便可以谈婚论嫁。

冯过这年龄,还真可以谈亲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