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葆跟在姜清时身边打理坐卧起居和小厮的调教,单瑞负责统管外院诸事,单妈妈掌管内院杂事,易嬷嬷负责服务主母和管教丫头们的规矩。
为方便忠勇王妃出行,姜刘氏让单妈妈将离内院最近的一处名唤“长青斋”的院落收拾出来,让她搬过去。
这处院子里遍植青竹、兰花,要进院子先过白玉桥,桥下有流水,水上有荷花,四四方方二进的宅子,有单独的小厨房,只早饭各自用,中饭、晚饭都是与姜刘氏一处。
白日里内院里只留忠勇王妃和姜刘氏,姜清时起身后与妻子吃了早饭,就去外书房看书喝茶写字雕刻。
小哥几个只休沐回来,姜刘氏替他们每人都收拾出来一间半的卧室带净房,就好比现代宾馆的标准间。
先生授课时,学子们就齐聚在外书房,名唤“三味书屋”,这自然是雪莲剽窃了鲁先生的私塾名称,却得到众人的喜爱。
雪莲索性在外院后身开辟成田地,分成一畦畦一垄垄,规划的整齐划一,自然也是叫“百草园”。
这园子里种药草、花卉和蔬菜,耕种和打理就是哥几个,平日由下人们帮着除草、浇水。
待众人到了保和坊,雪莲爹娘与忠勇王妃都等候在大门前,只见王妃与姜刘氏头戴重楼子花冠、插凤头簪,身着小袖对襟旋袄、长裙,手执团扇,俨然一对贵妇人,再看姜清时头戴软脚幞头,身穿天青色斜襟大袖交领直缀,显得玉树临风。
众人相互见了礼,被迎至内院歇息,徐景湛住外院,徐清婉住“长青斋”,姜宝珍、姜徐氏二老住到“松鹤堂”。
由单妈妈负责拨了人手到各院伺候各位贵人,屋内一应器具早已布置妥当,茶水间里有专人管着茶水点心,水房里时刻备着热水。
到晚间,因两家女主的交好,小娘子们的友谊深厚,又加上哥几个不是休沐日,只在花厅里开了一桌宴席。
龙井虾仁、西湖醋鱼、蟹酿橙、红烧羊肉、竹荪老鸭煲、清汤松茸、清蒸鱼头……满满的一桌菜,丰盛又美味。
当夜雪莲姐妹舍了秋水楼,双双住到正房德泽院与娘亲亲香,姜清时便住去“松鹤堂”陪伴爹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夜几对母女、母子细说衷肠,絮絮叨叨说不完的话,雪莲与迎春一人挽了一只娘亲的胳膊入睡,姜刘氏望着身边一对姐妹花,欣慰又高兴。
住在“松鹤堂”的姜清时亲自兑了热水捧进内室,让爹娘烫脚解乏。
姜徐氏忙说道:“我的儿,让人送进来就是。”
姜清时回道:“二老也让儿子尽尽孝心,儿子不能日日侍奉在身前,已经是心内不安。”
姜徐氏笑着回道:“孝顺不在一时,四哥、五哥若能取得功名光宗耀祖,就是最大的孝心,更何况莲儿如此能干,我们是享了孙女的福,日日食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
见老娘提起小女儿,姜清时也骄傲满满的说道:“可不是,从开国以来,这是官家提拔的头一份平民县主,旧历里也不是没有。新年咱们还要进京谢恩,爹娘这次多住些时日,也学学宫廷礼仪,虽大娘娘、官家仁爱,但咱们也不能御前失了礼。”
姜徐氏与姜宝珍二人相视一愣,还忘了这一茬,二人激动的小声对姜清时说道:“真要去上京面圣吗?”
姜清时回道:“是的。”
姜徐氏激动的说道:“下个月初一是‘寒衣节’,要祭祀祖宗,我与你爹出来时,托付给你大哥,只祭品上若是与往年一致,倒显得咱们不庄重。再一个,那日咱们一家子在临安,得去寺庙烧香拜佛,提前蒸些馒头(包子)和炊饼(馒头),庙前支口锅熬稠粥,释与城内的穷人,再往庙里头捐些香油钱,我和你爹这还存有一千两银子,你都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