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大相国寺买卖众多,财源广进,对待穷人也宽厚许多,这个小院落一个月只收六百文,两家各出一半。
这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城可是议价,等闲一间房在开封一个月的租金都要三贯左右。
两家合租原也就是为了互相照应,宋娘子带着小女娘孀居,连枝未出阁的小娘子带着幼弟讨生活,若都单独居住,说不清的官司。
如今两家人住在这小小院落里的三间房,相互扶持,又有寺里的僧人照看,也算是相安无事。
其中两间各自作为卧室,一间作为两家公用的厨房兼饭厅,院子只有一分地,种上时鲜小菜,也能省下买菜的钱。
内墙角处自建有简易的净房和沐浴房,卧室内只冬日里在门口处放个干净的恭桶,暖时到了晚间少喝水,减少起夜,便不在屋内置恭桶,以减少异味。
宋大娘子带着十岁的女儿巧姐过活,靠着给寺里头租房住的学子、客商们浆洗衣物、缝缝补补赚取生活费。
时而也同连枝一起被知客僧喊去客院,为达官贵人家的女眷做顿素餐,再帮着分送食盒。
但近前侍候贵人的机会比较少,因只需送到院外,就有当差的粗使婆子接了送进去,院里再由二三等丫鬟们接过,贴身侍候的大丫鬟们在门里接了,方才呈到主子面前,层层关卡,她二人想要见贵人们一面难于上青天,不过时常倒能得了管事婆子给的赏银。
宋大娘子不舍得巧姐抛头露面,便只留她在家中练习绣技,做些缝补的活。
因宋大娘子绣技了得,书生们刮破的衣服到了她手里,在破损处绣上一方竹子或是一丛兰草,立马一件新衣出场,所以在相国寺租住房子的书生中,也小有名气。
且她为人良善,遇上那些寒门学子囊中羞涩时,也常会不收分文。
连枝姐弟和宋大娘子娘俩,先前还是轮换着用厨房,错开时间做饭食。
到后来住的久了,彼此都是和善之人,互相怜惜,守望相助,便合到一处吃食。
二人若哪日得的赏银多,便会割几斤肉,蒸上一锅的肉包子,也会送几个给那些生活拮据的学子们,打打牙祭。
“种善因、得善果”,这两家在学子中人缘十分的好,那些学子也常抄了书籍送与连胜,或是留他在身边教习。
也因着连胜伶俐,有些没带书童的学子,也会雇了他去当短工书童,研墨收拾书房,帮着跑腿办事。
有时路程远,条件好的书生也会给连胜车马钱,但他为了省钱贴补家里,常会跑去跑回。
寺里头的武僧见连胜聪明伶俐,敏而好学,闲时也会教他些精巧的功夫,且指点他每日早扎马步练基本功。
而连枝和宋大娘子哪日运气好,遇上心善的老太君,想要积古的妇人说话解闷,也会使唤人喊了她们进去。
宋大娘子和连枝同是家道中落,但都读书识字,谈吐不凡,也并不是那种阿谀奉承,一味迎合之辈,自是让人另眼相看,得的赏钱也多。
偶尔还会得到几件老太君做寿时,外头孝敬的大衣裳。
各府里主子的衣裳,由专门的绣娘或是贴身丫鬟来做,这些外头送来的,常会拿来赏人。
都是精贵的料子,二人不舍得穿,由宋大娘子稍做改动后,连同平日里绣的香囊、荷包等挂件,在市集上售卖,因样式新颖做工精致,十分受欢迎。
在宋大娘子的指点和教授下,连枝的绣枝也与日俱增,加上她原就擅画又有奇思妙想,设计出来的图样别致,在市集上售卖的小件绣品总会比旁人多二三十文钱。
都是“天涯沦落人”,两家人抱团取暖,
小德子归途中拐去相国寺的烧猪院,买了些肉食,同交好的了元二师兄打过招呼,又把从宫里头带出来的精巧点心和蒲中酒奉上,讨好的说道:“了元师傅,小底不日将去往临安当差,家中的事还需劳烦您给照看一二。”
了元师傅从前与连守信对脾气,也算是忘年交,只是从前连家出事时,他还只是个爱喝酒吃肉的小沙弥,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