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坚称自己这些题都答了。
孩子的卷子拿到了专业的实验室检测,终于发现了问题。
问题就出在她答题的中性笔上。
中性笔里被掺入了化学试剂,在写完字的几小时之内字迹就会自己消失。
经过孩子的回忆,我们翻看监控,多方走访调查,在几个月后终于锁定了嫌疑人。
嫌疑人居然是和这个孩子同班的一个女孩。
女孩学习不好,人也长得一般,父亲母亲是偷窃犯。在同学中被排挤,被孤立。
她在被抓后,承认是自己趁着在考场外和那个孩子说话的功夫,偷换了笔。
被陷害的孩子回忆,所有人都不爱理那个女孩,只有自己愿意和她说话,教她解题。
我们问询那个女孩这么做的动机。
她当时说了一句话,‘同样是人,为什么会有天上和地下。
她高贵如天鹅,我低贱如蝼蚁。
这公平吗?’
一个不到十八岁的孩子,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如一个吐着信子的毒蛇。
题队,我们当时在卷宗中给她的心理动机写的是嫉妒。
今天听你说完,我才了解到嫉妒二字背后的深层次心理学缘由。
善意可以成为恶意的来源。
这是人性中最丑陋的一幕。”
题安问:“被换了笔的那个孩子呢?她的试卷还有效吗?成绩最后怎么判定的?”
韩队长说:“实验室的人帮她恢复了大部分字迹,但还是有无法恢复的部分。
这个孩子要求再考一年。第二年她如愿考上了清华。虽然迟了一年,但也算没有被耽误。
毕竟如果不是她和她家人的据理力争,这种事最后能查出来真相的概率是很小的。”
题安问:“那偷换了笔的女孩呢?”
韩队长说:“那个陷害她的女孩,行为已经涉嫌犯罪,最后被取消了三年考试资格,判了六个月。
有案底了,她的人生也基本完了。”
题安说:“她的人生不是有案底那时候完的,是她在恶意萌发的那一刻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