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五、能力有限

徐生洲并没有给他迎面一击,而是笑着打招呼道:“请坐、请坐,咱们有些日子没见了。你怎么突然想到来金陵?”

曾奕霖连忙解释道:“是这样的,最近几个月我结合阅读GTM52的感悟,重写了硕士学位论文,自觉有所进步。想请您审阅一下。”

说着他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一本论文打印稿,毕恭毕敬地呈递给徐生洲。

徐生洲却没有直接打开,而是问道:“韩教授看了吗?”

韩教授?

他看得懂么!

曾奕霖暗自腹诽,面上却是恭敬地回答道:“韩教授身体不舒服,他想请您帮忙审阅。”

徐生洲掂量了一下手里的论文,大约七八十页,正常硕士学位论文的篇幅,看完它不会比看一篇SCI二区论文更难。反正九九八十一拜都拜了,也不差这最后一哆嗦。他对曾奕霖说道:“既然韩教授有托,那我就帮忙看看。但论文格式我就不管了,我只看内容有没有问题。”

“多谢徐老师。”

徐生洲朝他伸出手:“给我支笔。”

一笔在手,天下我有。

眼前只是篇稍有起色的硕士学位论文,而已。

就像数学专业大学生回过头来看初中生的数学课后作业,那是知识体系上的全面压制。哪怕是记不清某些具体的公式或定理,也能从几个公理里硬生生推导出来。

徐生洲一边在论文上写写画画、批批改改,一边随口交待曾奕霖道:

“第一部分序言太啰嗦了!要尽量精简,像这段、这段、还有这段,都没什么实际意义,可以直接删掉,没必要为了凑字数而凑字数。你是在写论文,不是在水网文!”

“参考文献在精不在多,有时候用一篇比你用十篇都更有价值。就比如这里,你完全可以参考Math. Res. Letters期刊2003年第二期里的一篇文章。”

“咦?这个引理构造得有点意思,再往下走应该会得出一些不平凡的结论。嗯?怎么匆匆就结束了?小曾,此处要深挖一下,会让你的论文水平上个台阶,”

“这里的推导虽然很巧妙,但只有巧妙,与整篇论文的主旨毫无关联。写论文,为了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也好,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也好,终归是有一个明确指向的。你不能把它当成你的收纳箱,不管有没有价值都一股脑往里面放!”

……

就这样边改边说,边说边改,不到二十分钟,徐生洲已经翻到论文的《致谢》部分。

致谢嘛,就跟各大电影电视节颁奖典礼的答谢词一样,都是有套路的。当然也有不走寻常路的家伙,比如有感谢国家的,有感谢“没他,我早就写完了”的导师的,有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还有感谢小日子的女优、硬盘里的学习资料、从未出现的女朋友等等的。

曾奕霖倒没有玩什么花活,上来就中规中矩写道: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韩成路教授。我要向韩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谢意,感谢他在学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帮助,为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我顺利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三年来,我的进步和成长都饱含韩老师的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