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听了这话,黄青英十分自信地说:“闫书记,只要有人帮我一哈(下),那我每天还不能拾回二百多公斤?现在花开得又多又快,天气又不冷不热的,只要有人帮一哈(下),我说过了唦,当个万斤拾花能手,保证不是向你吹牛的唦。”

闫俊辉从葛玉萍的拾花报表上知道黄青英确实是三分场拾花最快的女职工,自己为此还写过广播稿送到场广播站播出过。因此,与黄青英谈过话后,他让张欣继续去拾任务花,自己则来到刘天明拾花的地里,想和他商量一下尽量为黄青英拾花提供方便的事。

听了闫俊辉的想法后,刘天明很赞同:“俊辉呀,这是好事情啊?支部应该大力支持的。再说了,李江淮这小子摘棉花又不球行,把他的拾花任务免去一部分,上午让他继续拾任务花,下午就让他帮他老婆运棉花、到棉花场返工上大垛,免得这小子成天在地里瞎鸡巴磨洋工。每天拾二三十来公斤棉花,你一说他,他嘿嘿一笑,你拿他也办法。”

没多少人在场的时候,刘天明说话也很随便,不免又带些脏话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到刘天明同意免去李江淮一部分拾花任务后,闫俊辉很高兴,他又来到黄青英地里,见她仍然低着头在地里专心地拾着棉花,就把刘场长已经批准免去李江淮一部分拾花任务,每天下午让帮她干些返工交花等事项向她说了。

听了闫俊辉的话,黄青英惊喜地问:“闫书记,你说是真的唦?他拾花不行,能帮我把拾的棉花运回到棉花场返好过秤后上大垛,晚上帮我做顿饭吃,我再加个班,保证一天能拾二百公斤以上,你信不信?”

闫俊辉连忙点头:“相信相信。你一个顶俩,这是我们三分场人都公认的,要不怎么跟刘场长一说,他立马爽快答应下来了呢?”

“可惜前面耽误了不少时间,不过没得问题,我想只要努一把力,还是可以把前面耽误的拾花斤数补上去的唦。”黄青英说完,掂起军用水壶,拧开盖子后抿了一口,擦了擦额头上汗水,又赶紧弯下身子两手飞快地拾起来,闫俊辉在旁边看得直眨眼。他知道如果自己一直在地里会影响她拾花速度的,和她打了声招呼就走了。

黄青英确实称得上是拾花能手。这一天她就拾了二百一十多公斤。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来到地里,扔下带来吃的喝的就拼命干起来。她丈夫李江淮虽然拾花不咋样,可到棉花场返工交花还可以,并且将中午饭做好后就送到地里,晚上将饭做好,又能让黄青英不用做饭也能吃上热菜热饭了,黄青英就能够一门心思地拾花了。到了晚上一过秤,一条爆炸新闻立即传遍三分场:黄青英拾花达到二百四十三公斤。

“乖乖,不知她的手是啥手!”

“李江淮这小子就是有福气,娶了个老婆这么能干。”

许多职工交完棉花后边走边议论起来。

人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实,好事传出去的也很快。黄青英日拾花二百四十三公斤的消息经过闫俊辉写广播稿播出后,很快就在五一农场传开了。五一农场电视差转台马上派人到黄青英地里进行采访。宣传干事齐新华想拍张她在地里拾花的照片,可黄青英摘棉花速度太快了,齐新华刚在她前面站稳,还没调好焦距,黄青英就已经摘到了他站的地方了,弄得他不得不往后退到很远的地方站定后再慢慢调整焦距。

五一农场电视差转台摄像员王红琼用采访的口吻问黄青英拾花速度为什么这么快。并让她介绍一下经验,以便在全场推广。黄青英略一思索后一边继续摘棉花一边说:“其实也没得啥子经验可介绍的,就是在摘棉花的时候要专心,不要瞎想,一瞎想分了神,拾花就不快了唦。还有,拾花的时候,不仅手要快,眼也要快唦,拾了这朵就要看下一朵在哪里,眼睛看到了手也要赶快到唦。另外也还要有时间做保障的唦,我每天早上五点钟就爬起来下地了,吃饭都在地里,喝的水也都带在身上的,渴的时候只喝一小口,不敢喝多了,喝多了容易耽误事。一般要到晚上十一点多才收工,有月亮的晚上要加班到一点多才回家唦。别的也没得啥子可介绍的了唦。”

“你这样拼命干累不累?”王红琼问。

“郎个能不累唦,习惯了就好了唦!”黄青英一边拾花一边接受王红琼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