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 一次核打击

作为东道主的殷良兴首先开始介绍情况:

“当然,如您所见,这一型号其实就是在东风31导弹的基础上完成研发,其中左边这枚计划用于执行太空渔船任务的遥一号,则是直接从一枚即将下线的东风31导弹改造而来。”

“为了尽可能提高研发效率,并保证发射数据的可参考性,所以火箭的前两级在硬件层面基本维持原状,只是重新设计了第三级和上面级……至于更具体的情况,还是由常院士来进行介绍。”

常浩南正准备按照事先彩排好的步骤开口,但却被走在最前面的首长一摆手打断了施法前摇:

“我看良兴之前提交上来的报告,是说这个型号的发射,可以给未来的改进型东风31导弹提供经验支持?”

本来已经后退一步的殷良兴只好重新开口回答道:

“是这样,我们希望在东风31甲上面不仅实现射程水平的提升,也能实现圆概率误差(CEP)的飞跃,以提高核反击的战略威慑力。”

“但即便常院士开发了新的能量管理算法,但要想保证足够的可靠性,仍然需要获得大量实测数据,而对于当前阶段的我国国情来说,频繁试射弹道导弹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均不允许,所以我们才提议,以火箭发射的名义积累发射经验和参数……当然顺便也补偿一些经费,用来反哺导弹武器的研发工作。”

首长点了点头,并没有马上再提问,而是凑到其中一枚火箭的二三级交界处,认真端详了一段时间——

相比稍远处那枚安装了尖锥型整流罩的东风31导弹,两枚快舟一号在这个连接处的细节明显有所不同。

“报告首长,这是为更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而验证的一项技术……”

见领导对此有兴趣,常浩南当即改变了事先安排好的顺序,向对方介绍道:

“目前我们在导弹上采用的级间分离技术和运载火箭类似,都是以爆炸螺栓作为连接装置、反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这种技术方案分离动力大、动作可靠性高,但火药爆炸力不可控,不仅难以实现对分离力的精确控制,并且也会对火箭、尤其是三级火箭的飞行姿态产生干扰。”

“快舟一号为了保证命中……入轨精度,我们采用了弹簧分离推杆的冷分离方案,并且在设计之初就对下面级的残余推力进行了考虑,以避免再次出现31原型弹试射过程中曾发生过的分离体追尾事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待到常浩南把全部内容介绍完成之后,首长已经带着一行人走到了两枚火箭的末尾处。

“推进剂的性能没有变化么?”

东风31甲相比基础型的核心诉求仍然是射程提升。

毕竟如果都够不到目标,那打的再准也只能是干看着。

“遥一和遥二两枚仍然采用了和东风31基础型相同的推进剂配置,只不过在软件层面,新的能量管理系统允许一二两级的工作之间加入一个滑行段,用于进行在线飞行轨迹优化,这样一来可以拓宽发射窗口,二来也可以提高火箭在级间分离时的位置精度。”

“预计从遥三号开始,将会采用和东风31甲相同的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和下一代固体推进剂……不过这类固体运载火箭主要是面向低轨道发射小型或微型卫星,所以本身对于运载能力的提升倒是不算迫切。”

首长点点头,一时间没有再问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