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但华夏境内却始终风平浪静,偶尔会有一些小波澜泛起,但很快就会平息下来。
夏先衍在闲暇之余,也会关注一下全球各地的动态和各国之间的角力。“嗯,华夏没吃亏,那就行了。”看了一会儿之后,他便收起手机,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之前因为忙于燕京、长安、洛京这三座城市的历史遗迹,他没有来得及对这些历史遗迹的年代顺序进行系统的整理。如今,华夏守护之灵已经成功创作出了近十部功法。夏先衍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未来的行程。
毕竟,大部分灵源都已经相继诞生,他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了。于是,他拿出了早些时候被搁置一旁的资料,认真地翻阅起来。
其实,在发现灵源的诞生与历史遗迹有着紧密联系时,考古学家们就已经给他发送了一份重要的资料——《夏商周断代工程》与《华夏文明探源工程》。这份资料详细介绍了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对于夏先衍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主要遗迹诞生的灵源夏先衍已经完成了调查。而华夏文明探源工程里面的有几个与夏朝建立有关的石峁遗址与陶寺遗址也已经探查过其中诞生的灵源。
接下来夏先衍需要补充一下自己的历史知识,然后再确定是向上还是向下调查这些遗迹所诞生的历史遗迹,从这几个月的相处,他明白了华夏守护之灵需要吸收这些灵源之地的信息,然后才能恢复。
华夏守护之灵被没有限制夏先衍他们是不是按照历史顺序来进行走访这些灵源,夏先衍现在的想法就是就近原则规划一条既节省时间,又能走遍华夏所有主要灵源基地的路线。
华夏文明探源工程,全称是华夏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是继华夏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华夏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华夏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
这些年随着华夏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成果,华夏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脉络已经整理了出来。
“华夏文明探源工程”实证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脉络。
万年奠基
距今年前,华北驯化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余杭浦江上山遗址出土了栽培稻和陶器、石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的华夏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农业的产生使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为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八千年起源
距今8000-6000年为全球范围的气候大暖期。因气候温暖湿润,稻作农业向北传播到了淮河下游地区,粟作农业在黄河中下游及燕山南北得到普及。在贾湖、兴隆洼等遗址,出现极少数规模较大、随葬玉器或绿松石器的墓葬,说明社会已经开始出现分化,开启了文明起源的进程。
六千年加速
距今6000年前后,华夏文明起源的节奏加速。黄河流域的粟黍栽培技术向长江流域传播,水稻耕作技术也向北传到了汉水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各地的手工业也取得了显着进步,出现了质地坚实、表面光滑的精致陶器。
五千多年进入
距今5500-5000年是华夏文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相继进入了文明阶段。
这一时期各地都出现了高技术含量的手工业制品,高技术含量手工业的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重要表现。礼器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则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另一项标志,玉器、漆器、精致陶酒器等都出自各地的顶级墓葬。
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
距今4300年前后,华夏各地的文明进程出现转型,其重要特征是中原崛起。距今4300年前,黄河中游的势力集团在与周围其他集团的力量对比中逐渐占据优势,三晋陶寺和三秦石峁两座巨型都邑相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