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逐渐西沉,余晖洒落在大地上,仿佛给整个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夏先衍一行人缓缓走出陕西历史博物馆, 心中满怀着感慨,不愧是千年古都,这里面积虽然不大,但灵源却是足够强大。
灵源之地成型后,大量的灵气涌入城市之中,造化之气也在不断被周围居民吸收。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长安的灵气现在已经能够撑起整座城市的消耗,华夏恐怕也只有洛京与长安这两座城市能够率先达到这种程度吧!
长安和洛阳常常被视为一对“两京制”城市,两者遥相呼应,互为补充。长安位于关中平原,有函谷关作为天然屏障,军事上较为安全,适合做政治中心;而洛阳则位于中原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适合作为经济中心?。
长安与洛阳互为陪都的现象一直持续到唐朝。
洛阳在夏朝时作为统治中心之一(尽管夏朝的都城具体位置存在争议,但洛阳地区在夏朝的文化和地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到了商朝和周朝,洛阳逐渐成为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特别是周朝,洛阳被营建为东都,与西都镐京共同构成了周朝的政治核心。
秦朝统一六国后,选择咸阳作为都城。汉朝建立后,长安(成为汉朝的都城,并在此后的数百年中保持了其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东汉时期,洛阳作为东汉的都城,其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魏晋南北朝至唐朝,在这一时期,长安和洛阳都成为了重要的都城或陪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政权更迭频繁,都城的位置也多次变迁。但长安和洛阳都作为重要的政治中心出现过。到了唐朝,长安和洛阳更是并列为都城,形成了“两京制”的格局。唐朝皇帝经常往返于两京之间,两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地位都极为重要。
这些历史底蕴让两座城市孕育出了大量的灵源。
面对众多的灵源之地,夏先衍也不可能都去进行探查,而是选择一些主要能够代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的灵源之地。
另外加上一些道家、儒家、释家文化所孕育的灵源之地。
别说华夏守护之灵推演出来的消息给现阶段调查灵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至少不用夏先衍去一个一个找了。
雷明心每天都会让人把整理出来的资料发到夏先衍特制的电脑之中,让他从中挑主要的灵源之地进行现场探查。
军区特意为夏先衍派来的五个军人,分工明确,历忱雨负责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外出工作的时候她会与王言跟着夏先衍寸步不离,石韫玉与孙嘉负责保护资料的安全,赵绍铭则是半个司机,在没有车接车送的情况下他负责开车。
而李风禾本来的工作相当于军医和夏先衍的助手,但是没想到觉醒灵觉后大家身体健康的很,所以她的工作就是帮助夏先衍整理资料了。
其中在暗处,雷明心还安排了一些人,来保证夏先衍的安全。
回到军区驻地,匆匆吃完晚饭后,夏先衍就召集众人开始研究接下来在长安的行程。
李风禾把整理出来的灵源之地标记在了地图之上。
一座又一座的灵源之地,仿佛是一个个洞天福地,分布在长安咸阳各地。
丰镐遗址、秦咸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历史朝代文化孕育而生的灵源。
秦省历史博物馆秦汉馆、长安博物院区域(荐福寺小雁塔、安仁坊遗址展示馆)、大唐西市博物馆(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半坡博物馆(半坡遗址)、西安青龙寺遗址博物馆等博物馆孕育而生的灵源。
长安城兴庆宫、华清宫遗址、栎阳城遗址、建章宫遗址、圜丘遗址(隋唐天坛遗址)、灞桥遗址等灵源之地。
长安城墙内区域灵源群(包含长安城墙以及城墙内区域组成的灵源群,例如长安碑林博物馆、碑林历史文化景区、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等地点诞生的灵源组成了灵源群)、终南山、秦始皇帝陵、长安国家版本馆 (文济阁)、渭河灵源(从咸阳市区开始一直到灞河汇入渭河这一区间)。
汉高祖刘邦长陵、汉惠帝安陵、西汉文帝刘恒霸陵、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汉武帝茂陵(茂陵博物馆)、汉昭帝平陵、汉宣帝刘询杜陵等帝陵孕育而生的灵源。
儒释道文化所孕育的灵源。
长安文庙,始建于唐代,当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使文庙、碑林、府学同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