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求知情若渴

我无奈地解释道:“上课的时候和其他班级合班上课,平时他们年轻人凑在一起打牌下棋,我不参与,除了同宿舍的,我很少和其他人交往,所以叫不出名字也正常。”

冯超前老师研究生毕业后,被任命为党总支副书记。他从我的这件小事里吸取教训,打算在班级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娱乐交流活动,增进大家的了解。

冯老师原本想把活动安排在周六下午,可我极力劝说他改时间,因为周六下午我一般要回老家或者去省城二姐家。

冯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为了照顾我这个班长的面子,把活动时间改到了星期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实际上,真正能开展活动的日子很少,一般两三周才能在冯老师在场的时候组织一次。

平时冯老师工作忙,抽不开身,活动就由我们自己组织,而我又喜欢看书,所以还是安排自由活动。

冯老师管理很有一套。他刚做我们班主任的时候,把学员两天以内的批假权交给我,每天批假不超过五人。

他年轻有为,充满朝气与活力,犹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

他为人诚实,说话带着扬州口音,让人感觉亲切友善,仿佛邻家的大哥哥。

他对我们三十三名学员关怀备至,尤其信任我这个班长,第二学期又把审批三天以内假期的权力下放给我。这种信任在当时的校园里可不多见,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他对干部班的管理井井有条,同学们都很自觉。班级重大活动的安排也很得当,具体事务都交给我去操办。同学们都很满意他的管理,我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也觉得无比愉悦,仿佛置身于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刚入学的时候,我们所学专业是农业现代化管理,隶属于农学系。那时候,这个专业就像一颗刚刚发芽的种子,充满了希望和未知。

校园里,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穗和翠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农业现代化的梦想。

然而到了最后一学期,专业改成了金融及经济贸易管理,毕业证书上也相应改成了经济贸易专业。这和当时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农业现代管理弱化的格局息息相关。

入学初期,除了政治、哲学、党史、科学社会主义等政治课程,大部分都是农学系的基础课程。那些课程就像一块块坚实的基石,为我们的知识大厦奠定了基础。

直到最后一学期,我们才开始接触经济贸易系的课程,管理类课程也增多了。

我的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四门课程已经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单科结业证书,所以在大学只需备案就可免修。这样我就有更多时间自学感兴趣的书籍了。

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天在图书馆的时间不少于两小时。那图书馆就像一个知识的宝库,等待着我去探索。而且只要学校有学术报告,我都会尽量参加,拓宽知识面,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准备。那学术报告就像一扇扇智慧的大门,引领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在这两年里,除了学校和班主任冯超前有特殊要求和安排,我一般每个星期都会回淮上,然后再回老家河口。那是我心中永远的港湾,无论何时何地,都让我牵挂不已。

通往老家的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踏上回家的路。

我的同学施洋却很少回去,他在学校里打牌、逛公园、看电视,过得逍遥自在。他把上学培训当成了交友玩乐的机会,学习就顺其自然。

而我既要照顾家人,又不能放松学习,还要协助冯超前老师管理班级日常秩序,确保干部班学员在全校树立良好形象,所以很少有时间和大家一起游玩。

在扬州读书的两年里,我只去过一次瘦西湖,那美丽的风景如诗如画。湖水波光粼粼,岸边的柳树依依,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我却只是匆匆一瞥,便又踏上了忙碌的征程。个园、和园等景点也只是跟着班级集体活动去过一次,去扬州市区玩的次数更是寥寥无几。

那繁华的市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仿佛是一个遥远的梦境,我只能在心中默默向往。

1987 年 至1989 年,正值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交替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