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深厚的造诣

许宁的目光则投向了总装车间的方向,那里停放着几架即将交付的运8f运输机。

他静静地站在塔台前,低声自语道:“看来,历史上的悲剧不会再重演了……”

接下来的工作将交给科工委的标准审定人员来完成,他们需要将这次试飞的数据整理成正式的国家标准。对于许宁而言,他在182厂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天,随着自然结冰试验的成功结束,他带着丰厚的奖励——70点科研积分、500点理论经验以及来自182厂的两万元现金奖励,登上了前往鼎新的航班。

虽然他已经决定加入611所的两个新项目,但他知道,每个故事都应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许宁乘坐的飞机刚刚在肃州机场平稳降落,他就被窗外迎接的人群惊到了。

除了熟悉的面孔如杨知书、阎伟忠和钟市强外,还有许多陌生的身影。这些人衣着各异,似乎并不全是航空工业系统的一员。

“欢迎回来,许宁同志!”

杨知书热情地握住许宁的手,眼中带着赞赏:“如果不是航天工业总公司发来感谢信,我们还不知道你在控制科学上也有这般深厚的造诣呢。”

听到这番话,许宁心中一动,意识到那些陌生人应该是来自航天系统的同事——导弹专家们。

之前与徐舒共同撰写的一篇关于差分进化和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论文,确实可能对国家制导武器的发展有所贡献。

然而,在八三工程中担任要职的同时,直接涉足航天领域,对于当时的体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令人惊讶的是,航天工业总公司的行动速度超乎想象。

仅仅两个半月前,许宁才给徐舒回了信,而从论文投稿到编辑审核,再到实际应用,这一系列过程居然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更让人振奋的消息接踵而至:

就在一周前,沪市机械电子二局向601所通报了一个重大突破——他们成功解决了霹雳11导弹多年来面临的两大难题。

一个是视线角速度率信号提取不准确的问题,另一个是当导弹与载机距离较远时,直波杂散信号会严重影响回波探测灵敏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