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公元439年,拓跋焘已经统一了北方。
为了一统天下,南北之间必有一场大战。
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率兵南下。然而这次北魏依旧没拿下什么战果。北魏撤军后,刘义隆决定立刻发兵北伐。然而这次北伐却以惨败收场。
公元452年,拓跋焘死后,不甘心兵败的刘义隆再一次发兵北伐。然而这一次又以失败告终。公元453年,刘义隆在宫廷政变中被太子刘劭所杀。
刘义隆死后,刘宋的皇帝就一代比一代不靠谱:和大臣赌博的宋孝武帝刘骏,搞乱伦的宋前废帝刘子业,喜欢对自己九族下手的宋明帝刘彧,玩起花式杀人的宋后废帝刘昱……他们都一步步把刘宋推向了末路。而终结刘宋的人,就是宋后废帝刘昱的杀人小目标——萧道成。
萧道成本是刘宋的一个将军。然而宋后废帝刘昱一时兴起,想拿他当射箭的靶子。还是身边人苦劝他,才把普通弓箭换成了没什么杀伤力的远古箭,让萧道成逃过一劫。
小主,
虽说此事出乎偶然,但刘昱对萧道成下手却早有端倪。
一方面,刘昱此前就杀了一批大臣;另一方面,萧道成堪称当之无愧的权臣,他号称刘宋四贵之一,立下战功无数。因此刘昱想除掉他也是无可厚非。不过,刘昱的花式杀人还是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公元477年,萧道成还没动手,刘昱就先被自己的贴身卫兵所杀。刘昱被杀之后,萧道成被迅速请进宫中主持大局。
他先是让宋顺帝刘准上位当了两年吉祥物,又在公元479年逼迫宋顺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建立南齐。萧道成也摇身一变,成了齐高帝。
南方一片动荡的时候,北方的北魏却在励精图治。冯太后掌权时,发起了改革,推行了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租调制。
均田制把土地分给人民,让人民有田可耕;三长制和新租调制则使农民摆脱豪强的控制,从为豪强打工变成为国家打工。经历了冯太后的改革,北魏的国力越发强盛。
公元490年,北魏第七位皇帝孝文帝拓跋宏开始亲政。亲政后,他继续推行汉化改革。这场改革盛况空前,北魏的鲜卑人自此改说汉语,改姓汉姓。
就连皇帝都把自己的姓氏从拓跋改成了元。此外,他还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联姻,促进民族融合。这一举动缓解了民族隔阂,让北魏的经济文化飞速发展。
在北魏的对比下,南齐的国力就有些不够看了。虽说齐高帝萧道成励精图治,但他的子孙却相当不成器。
南齐的第二任皇帝萧昭业和第四任皇帝萧宝卷都堪称挥霍无度。萧昭业继位一年就把国库中的钱财挥霍掉了大半,而萧宝卷更是用金子雕刻成了莲花,让自己的宠妃在莲花上行走。
此时,萧齐重臣萧衍就动了心思:皇帝昏庸,皇位此时不取,尚待何时?也正是此时,萧宝卷给了萧衍一个完美的起兵借口。
当时他对镇守雍州的萧衍心存忌惮,派了刺客前去行刺。然而刺客行刺不成,反而向萧衍透露了实情。
公元500年,萧衍起兵。次年,他就攻陷了南齐都城建康。公元502年,萧衍正式接受萧宝卷的禅让,建立了南梁。他自己也成了南梁的开国之君——梁武帝。
当南方不太平的时候,北魏也走上了“合久必分”的老路。经历了六镇起义、河阴之变后,北魏大权旁落,国力日益衰弱。
到了公元534年,权力已经落到了高欢和宇文泰手中。这一年,北魏末代皇帝元修和权臣高欢斗法失败,无奈之下只能投奔镇守关中的宇文泰。
但宇文泰自己也想当皇帝。同样在这一年,他杀掉了不怎么听话的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手里没了皇帝的高欢也不示弱,立刻扶孝静帝元善见上位当吉祥物。
北魏自此分裂:高欢控制的被称为东魏,宇文泰一方则称西魏。
如果说北魏、刘宋、南齐的灭亡是子孙不成器,那南梁的灭亡就是开国皇帝萧衍自己放飞了自我。他前期励精图治,但后来却沉迷出家无法自拔,一连出家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