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山谷伏兵朝堂证据的局势2

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阳光透过雕梁画栋的间隙洒下,在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威的龙椅周围形成一道道璀璨的光影。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中,宛如一尊庄严肃穆的雕塑,纹丝未动。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其上用金线绣制的龙纹在光线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似要腾飞而出,彰显着无尽的威严。他修长且骨节分明的手指,紧紧地握着那份得来不易的证据,那纸张在他的紧握之下微微有些褶皱,却也更显其分量之重。皇帝的目光犹如实质般的利箭,仿佛要穿透手中这一张张纸张,直直地探入其背后所隐匿的重重真相深处,那眼神中透着深邃与凝重,仿佛正在那看不见的迷雾里探寻着什么关键线索。

此时此刻,皇帝的脑海之中恰似翻江倒海一般,思绪汹涌澎湃,不断地梳理着太师府所涉诸事背后那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脉络。太师府在朝堂之上盘踞多年,历经数代的经营与扩张,其势力已然如同那扎根极深、盘根错节的参天老树,无数的根系犹如细密的蛛丝,深深地扎入朝堂的各个隐秘角落,上至三公九卿身边的近身侍从,下至各州府县衙的小小胥吏,皆有其党羽的身影,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皇帝心里明镜儿似的,深知这份证据一旦公之于众,着手处置,那朝堂之上必定会掀起一场犹如狂风骤雨般的轩然大波。那些平日里与太师府有着千丝万缕利益纠葛的官员们,定会为了保全自身,或是明里阻拦,或是暗中使绊,各方利益相互交织、激烈碰撞,局势或许会在瞬息之间便失去控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届时,政令不通,朝纲紊乱,那好不容易维持的朝堂平衡就会被彻底打破。可要是选择就此将其掩盖,任由这般奸佞之徒继续逍遥法外,那百姓们又怎会不知?天下苍生那一双双满含殷切期盼的目光,犹如芒刺在背,时刻刺痛着皇帝的心。而且,公正乃是作为一国之君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呀,若失了公正,又何以服众,何以治理这万里江山呢?

李尚书等人从御书房退下之后,并未就此安心地离去,他们满心忧虑着朝堂如今这风云变幻的局势,纷纷齐聚在宫门外的一处僻静角落。此处四周环绕着几株参天古柏,繁茂的枝叶投下大片阴影,仿佛也在为这压抑的氛围增添几分凝重之色。众人皆是压低了声音,神色凝重无比,彼此商讨着接下来可能面临的种种棘手情况。

后羿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眉间的褶皱好似一道道沟壑,满脸尽是担忧之色,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方才那般反应,着实让人捉摸不透啊。也不知这份证据究竟能否真正发挥效用,让那被掩埋许久的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呀。太师府苦心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无比,那些党羽们盘根错节,相互勾结,想要将其扳倒,那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啊,怕是要历经重重艰难险阻才行。我们虽有证据在手,可后续的变数实在太多,不得不防啊。”

小桃亦是一脸愁容,她下意识地微微咬着下唇,唇色都因用力而略显苍白,轻轻地点了点头,附和道:“是啊,如今这局势,太师府定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必定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应对此事。这几日京城之内已然谣言四起,百姓们都被搅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街头巷尾充斥着各种猜测与惶恐的声音。由此可见他们的手段是何等的狠辣啊。咱们往后可得加倍小心应对才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呐。每一个举动都可能被他们利用,成为反击我们的把柄呀。”

李尚书听闻二人所言,目光却依旧坚定如磐石,他缓缓地深吸了一口气,那气息在胸腔中起伏,似在平复着内心的波澜,而后轻声却又决然地说道:“无论如何,咱们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便绝无退缩之理,定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才是。陛下向来圣明,我坚信陛下定会做出公正的决断,绝不会任由那些奸佞之徒得逞的。我们此刻肩负的,是朝堂的清明,是天下的公正,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也当勇往直前啊。”众人听了李尚书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虽心中仍旧满是忧虑,却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暗自下定了决心,定要与这等奸佞之辈斗争到底,绝不屈服,那眼神中燃起的斗志,仿佛点点星火,在这阴霾笼罩的局势下,散发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

而在太师府内,气氛更是紧张到了极致,仿佛周遭的空气都已然凝结成了实质一般,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心头,让人觉得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那雕梁画栋的堂中,烛火摇曳,光影在众人脸上跳动,更添几分诡谲之色。那名亲信将情况详细汇报之后,太师府的一众党羽们便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在堂中不停地来回踱步,慌乱的脚步声相互交织在一起,愈发增添了几分嘈杂与焦灼之感,那声音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太师阴沉着脸,本就透着几分阴鸷的面容,此刻在那愤怒情绪的渲染之下,更是显得狰狞可怖,仿若从九幽地狱爬出的恶鬼一般。他那狭长的眼眸中闪烁着怨毒的光,在堂中来回地踱步,每一步落下,都好似带着无尽的愤恨,只听他恶狠狠地咒骂道:“哼,真没想到啊,那李尚书等人居然如此有能耐,竟然冲破了我们设下的重重埋伏,还把证据呈到了皇帝的跟前,此事绝对不能就这样善罢甘休!”说罢,他猛地一甩衣袖,那宽大的衣袖带起一阵劲风,将桌上摆放着的茶杯尽数扫落在地,只听得“哗啦”一声脆响,茶杯瞬间摔得粉碎,溅起的茶水四处飞溅,恰似此刻他们那破碎且慌乱无措的心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太师强压着心头的怒火,阴沉着脸召集众人,开始密谋下一步的应对之策。他们打算充分利用这些年来在朝堂各处精心安插的眼线,去千方百计地探听皇帝的态度,妄图从皇帝的一举一动之中找到可乘之机,或可在皇帝尚未下定决心之时,巧妙地扭转局势,让这份证据变得不足为惧。同时准备再寻机会,哪怕是使出那些见不得光的卑鄙手段,比如买通宫中之人去窃取证据,或是暗中栽赃陷害李尚书等人,也一定要将那份证据销毁殆尽,绝不能让它成为扳倒自己等人的致命利刃,致使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一切都毁于一旦,化为泡影。他们深知,此刻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容不得丝毫懈怠,每一个谋划都关乎着他们的身家性命与荣华富贵。

几日的时光,便在这暗流涌动、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氛围之中悄然流逝了。朝堂之上,表面看上去依旧风平浪静,恰似暴风雨来临前那压抑沉闷的平静湖面,那朱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依旧闪耀着往日的光彩,可暗地里却涌动着一股看不见的汹涌暗流,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局势愈发变得微妙起来,仿佛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便会瞬间打破这看似平静的表象,引发一场惊涛骇浪。

皇帝深知此事必须慎之又慎地处理,于是暗中选派了自己最为信任、心思缜密且能力出众的心腹之人,命他们乔装改扮,巧妙地隐匿身形,有的扮作行商走贩,穿梭于市井之间;有的装作云游道士,游走在山川庙宇之中。他们深入各地去彻查太师府相关的种种事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哪怕是街头巷尾的闲言碎语,或是偏远村落的只言片语,只要与太师府有所关联,便会仔细记录,力求收集到更多详实且极具说服力的佐证,定要将整个阴谋连根拔起,就如同拔除一颗潜藏在朝堂深处的毒瘤一般,绝不留下丝毫隐患,务必要还朝堂一个清正廉明的朗朗乾坤,让这朝堂之上能重归清明,政令得以畅行,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可太师府的眼线又岂是吃素的呀,他们凭借着多年来苦心编织的庞大情报网络,眼线遍布京城内外,消息灵通至极。很快就探听到了些许风声,知晓皇帝正在派人暗中彻查此事,当下便心生毒计,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地制造各种毫无根据、颠倒黑白的谣言,而后驱使那些平日里被他们用钱财收买的市井无赖,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四处散布开来。这些无赖们为了些许钱财,全然不顾廉耻,扯着嗓子在人群中吆喝着那些谣言,说得有鼻子有眼,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一时间,京城之内人心惶惶,百姓们纷纷聚集在街头巷尾,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纷纷,脸上皆是写满了担忧与疑惑。有的面露惊恐之色,在这真假难辨的谣言攻势之下,已然不知该相信哪一方才好,家中的老幼也跟着担惊受怕,往日的平静生活被搅得一团糟;有的则满脸愤慨,对这等恶意扰乱视听、混淆是非的卑劣行为义愤填膺,可又深感无可奈何,只能徒自叹息,抱怨这世道的不公与混乱。整个京城都仿佛被一层浓厚的谣言阴霾所笼罩,往日那热闹的集市变得冷冷清清,街边的店铺也门可罗雀,欢声笑语被愁云惨雾所取代,处处都透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李尚书等人听闻这些恶意编造、肆意传播的谣言之后,顿时气愤不已,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仿佛心中有一团怒火在熊熊燃烧,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一般,那目光中满是愤怒与决然。当下,他们也顾不上其他,赶忙进宫求见皇帝,脚步匆匆,衣袂随风飘动,满心期望陛下能够出面辟谣,凭借着皇帝那至高无上的权威,驱散这笼罩在京城上空的谣言阴霾,还事情一个原本的真相,让百姓们不再受这等谣言的蛊惑,能够安心地生活下去呀。他们深知,若任由这谣言继续肆虐,不仅朝堂局势会愈发失控,百姓们的生活也将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所以此刻进宫面圣,乃是刻不容缓之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