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许多种样本,通过实际操作和详细的讲解,向大家展示在许多种不同方式下如何去做维修和调整。
“大家记住,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枪支的性能,和战士们的生命安全,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陈振华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认真。
“虽然说我们现在有大量的损坏的枪支,但是如果经过重新休整和调整后,它们就能够重新回到战场,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资源,还能迅速提升我们的装备实力。”陈振华鼓励着大家。
在他的指导下,技术工人们逐渐掌握了更多的维修技巧和方法,他们围在陈振华身边,不时提出问题,陈振华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大家都充满了干劲和决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技术工人们的维修技能有了显着的提升,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更加迅速和准确地判断枪支的损坏情况,并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
很快一批批经过修复的枪支和火炮,经过全新的修葺之后,重新投入使用,为前线的战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陈振华的辛勤付出和专业指导,为兵工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他不仅传授了技术,更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的带领下,兵工厂的技术团队不断壮大,为抗战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此一来,维修破损枪支的技术工人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同时,在陈振华的建议指导下,优先对那些破损的枪支进行不同零件的拆解,然后将那些完整的零件搭配到相对来说更为完整的枪支上面,这样就可以重新组织重新打造成一支新枪。
陈振华经过仔细的估算,面对着不低于 10 万支的破损枪支,他坚信至少能够重新组建出 5 万支完好的枪支不成问题。
即便是剩余的那 5 万支当下无法组建,但是在将来部分零部件开始生产之后,也可以将那些大部分枪支损坏的枪支全部修葺完毕。
然而,当务之急则是这 5 万多支枪支的重新修葺,在陈振华的指导和帮助之下,迅速的那 200 人左右的专门修复技术人员,迅速开始了更加高效的维修工作。
当然,陈振华也向他们提出了建议,如果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那么就需要他们自己来进行培养。
尤其是那些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不需要掌握过多繁杂的技术,只需要专注于做好某一项工作的完成即可。
所以,后续可以在这周围再寻找、招聘、招募一批技术工人,按照兵工厂的要求进行培训和工作。
这一建议,毫无疑问地获得了甘作良的大力支持和赞同。毕竟,这样有助于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和修复能力进一步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