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年底,我定会上报朝廷,为你请功。

你待在这个小县城,实在是屈才了,你应该到更大的地方去,施展你的才华,造福更多的百姓!”

刘大人早就想把高耀调到自己身边当副手了,他觉得有高耀帮忙,自己距离升迁肯定会更近一步。

想到这儿,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等回了云都府,就马上上报高耀在云和县的功绩。

其他十三个县的官员们,看着高耀得到刘大人如此赏识,心里满是羡慕嫉妒。

刘大人可从来没对他们说过这样的话,也没给过他们好脸色,每次见面都是一脸严肃。

“多谢刘大人的厚爱,”高耀脸上堆满了笑,恭敬地说道,

“不过下官觉得,这云和县挺好的,下官在这里待得也很自在。至于升迁到更大的地方,下官觉得有比我更合适、更需要的人。”

其实,高耀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他哪里是不想升迁,他是根本舍不得离开云和县这个

“下金蛋的母鸡”。

在这里,他就是土皇帝,一切都由他说了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要是升迁到别的地方,先不说能不能有这么大的权力,就算想把新地方经营得像云和县这样,也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

他在云和县可是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才把这里变成自己的“提款机”,

而且那还是趁着华夏政府刚刚成立,各种管理办法还不完善的机会。

如今,政策、法律法规都越来越完善,各个部门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他再想浑水摸鱼,简直难如登天。

知府刘大人满面春风,目光扫过在场的一众官员,声音洪亮且充满赞许:

“看看!你们都要好好跟高大人学学,做好事不留名,深藏功与名,这才是我们华夏政府的好官!”

刘大人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在他眼中,高耀堪称为官的典范。

此言一出,其他13个县令纷纷点头附和,对高耀的奉承如潮水般涌来。

任县令率先站起身,脸上满是钦佩之色,激动地说道:

“高大人品德高尚,上次我等还在为城中河道堵塞之事焦头烂额,愁得茶饭不思。

没想到高大人不动声色,短短几天就调集人力物力,将那多年的顽疾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