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则你几个实话招来,棺中之尸,究是何人?
众俘:实不敢瞒将军,棺中之人,乃是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
皇甫嵩这一惊非同小可,追问道:张角身怀奇术,兼且善医,却因何故而死?
众俘:老爷明鉴,天公将军身怀奇术,已是半仙之体,果是无病。只因董卓来攻广宗之前,有一道人来访,天公将军谓是同脉连枝,摒退从人,单独召见。时过半晌,那道人告辞出府,扬长而去,不见踪迹。我等皆是天公将军徒弟,且是贴身内侍,见那道人走了,入内侍候,却见本师安坐榻上,已是绝气身亡,然遍体上下,并无一处伤痕。我等禀报地公将军,张梁严令不许声张,只将天公将军装棺入殓,停尸后堂。此报是实,并无一字虚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皇甫嵩愈听愈奇,一边察言观色,料知数人不敢撒谎。于是便命副将带路,前往府衙后堂,破棺戮尸,斩下张角首级,连同捷报呈送京师。
字幕:张角既死,黄巾军失去精神领袖,自此后便即迅速土崩瓦解。当年十一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合兵攻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歼灭十多万众。至此历时九个月余,遍及黄河、淮河及长江流域,播乱大半个中国黄巾之乱基本平息。
起义虽被朝廷镇压,但汉室威信大衰,此后诸州郡渐都不服朝廷调度。
此后各地不断发生小型叛乱,产生许多黄巾分散势力,分别以黑山、白波、黄龙、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为名号。
尤其张燕所率义军,被朝廷名为黑山贼,号称从者百万,历久不灭。
中平元年十一月,皇甫嵩平定冀州黄巾军,将十万人尸骨筑成京观,然后班师。
朝廷叙论此番平乱大功,公论是以皇甫嵩为首,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晋封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租税,食邑共八千户。
字幕: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少年时便有文武之志,酷好诗书,兼熟习弓马。初举孝廉,拜为郎中,迁任霸陵、临汾县令。灵帝以公车征辟为侍郎,迁任北地太守,至此便立大功。
平灭黄巾起义第二功臣,乃是右中郎将朱儁。与皇甫嵩共同平灭南阳黄巾军,被封右车骑将军。又任光禄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户,改封钱塘侯,加位特进。
字幕:朱儁,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人。初举孝廉,后任兰陵县令。交趾梁龙率众万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朝廷命朱儁为交州刺史,前往平叛。朱儁调集七郡兵士进剿,斩杀梁龙,逼降部众,州郡平定。因功封为都亭侯,任谏议大夫。此番平灭黄巾,再立大功。
平灭黄巾起义第三位功臣,乃是北中郎将卢植。受小黄门左丰诬陷,不但无功反而受过,免除职务,押送洛阳,判减死罪一等。
字幕: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范阳卢氏先祖。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同门师兄。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
皇甫嵩率得胜之师返回京师,闻说卢植下狱,便即上书天子,将平定冀州黄巾军功劳推给卢植。于是卢植否极泰来,诏命官复尚书原职。
平灭黄巾起义其余功臣不可胜数,首推曹操、孙坚二人,亦各因功升职。灵帝下诏,曹操除为济南相,孙坚为别部司马。
画外音:黄巾起义虽然快速得以平定,但因朝廷诏命下放军权至地方州郡,故此造成地方诸侯手握重兵,割据地方,便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黄巾军虽拥百万之众,但其主体组织不严,除攻打官府,又普遍攻打豪强、士族及富贵人家,导致各地豪强地主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此乃张角迅速失败之根本原因。这些地主豪强之中,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人,是为最着名者。
镜头转换,光和七年六月,交趾百姓因刺史贪残害民,再次起兵反汉。
汉廷改以议郎贾琮为交趾刺史,命带兵前往平叛。
字幕:贾琮字孟坚,东郡聊城人。
贾琮受职领命,率兵到至交趾。未先攻伐,先召父老讯问民情。当地父老皆言赋税过重,百姓无法承受;又京师遥远,告诉无门,故此相聚起事。
问明民变缘由,贾琮心中有数,于是告示百姓,令其各安本业,免除徭役;又挑选廉洁官吏,出任各县令长。由是不动刀兵,只一年之间,交趾复又平定。
贾琮在交趾刺史任上三年,竟使交趾成为全国最安定州郡。
三年任期满后,汉灵帝诏命调其入朝,复任议郎。因黄巾起义后,州县贪官乘机加重赋税,汉灵帝选贤用能以正时弊,贾琮便受任冀州刺史。
旧时刺史上任,大都在所乘车上挂着布帷,以避闲人围观。贾琮赴任冀州,命人将窗帷揭起,说道:作为州郡刺史,应远视广听,察辨美恶,焉能垂挂车帷,自掩耳目哉?
冀州吏民闻之,无不赞佩,此举便被传为佳话。
字幕:中平二年二月,京师洛阳发生火灾,南宫被毁。宦官中常侍张让、赵忠等进劝灵帝,应重税田亩以修宫室、并铸铜人。
灵帝再受权宦蛊惑,诏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另加亩税十钱助修宫室。又诏发州郡材木文石,运送京师备用。于是宦官趁机从中为奸,刺吏太守复增私调,百姓怨气冲天。
张让等犹不满足,又奏请天子下诏,规定凡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要交纳助军修宫钱。除授大郡者交钱二、三千万,中小郡者五百至千万钱不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诏既下,其后新官凡上任前,皆须先去西园讲定钱数,届时交请。或有到期无法交齐,因而被迫自杀者。故新官一旦到任,必竞相搜刮百姓,聚敛财富以为补偿。
百姓因此不堪重压,一时复又俱起为盗,西及益州,南至交趾。中原更有黑山、黄龙等义军数十股,大者有兵二三万,小者六七千。青州军及黑山军势力最巨,皆都号称众至百万。
义军攻打郡县,诛杀官吏,声势浩大,此起彼伏,再次形成燎原之势。
灵帝明知其事,故作充耳不闻,催命臣下在西园建造万金堂,将司农所藏国家财物金钱移入堂中,以为私贮。务尽聚敛以为私藏,莫此为乐。
画外音:自光和二年时首开西园卖官,又每逢郡国进贡,皆先使官责贡使交纳“导行费”,汉灵帝所得钱皆据为私有,分存于宦官之手,每人致有数千万钱。修成万金堂后,复又命皆移入堂中贮存。此后不久,又于河间郡贱买田地,寺起宇第,搜刮钱财,唯恐不尽。
中平二年九月,司空杨赐病死。
与此同年,前司徒陈耽与谏议大夫刘陶同遭宦官诬谄,俱死于狱中。
字幕:刘陶,字子奇,颍川颍阴人。少游太学,屡次上疏言政;后以孝廉起家,除顺阳长,历任侍御史、尚书令、侍中、京兆尹、谏议大夫。中平二年,刘陶上疏言论政事八条,认为天下之乱,皆由宦官。宦官忌恨,诬其与外贼交通,下狱拷问甚急,刘陶自知难免一死,便在狱中自杀身亡。刘陶大才,着书数十万言,皆为当世妙文高论。
刘陶与陈耽一并含冤而死,天下莫不痛之,更恨奸宦。
中平三年丙寅,春二月,江夏郡兵赵慈造反,杀南阳太守秦颉。
字幕:秦颉,字初起,南阳郡鄀县人。黄巾起义爆发时,秦颉临危受任南阳郡太守,与荆州刺史徐璆联合出击,斩杀渠帅张曼成。复与朱儁联合斩杀赵弘、韩忠、孙夏等人,攻破宛城,平定黄巾。至此江夏士兵赵慈起发动叛乱,攻破六个县城,秦颉便被斩杀。
镜头闪回,中平元年。
秦颉赶往南阳郡上任,途径宜城县。城中有一户人家,大门朝东,并冲大道。秦颉停车观之,忽对从人说道:此房可做坟墓。
从人闻之,皆都莫名其妙,不知主人所指。
闪回结束。至秦颉被杀,运送尸体马车路过此宅,忽然停住,不肯再向前走。
秦颉故吏便掏钱将此房屋买下来,修做秦颉坟墓。
二月庚戌日,灵帝宣布大赦天下。罢太尉张延,遣使持节前往长安,拜张温为太尉;又以中常侍赵忠为车骑将军。
灵帝有日询问赵忠:讨伐黄巾之功臣,尚有未被封爵者否?
赵忠瞠目结舌,不知所答。执金吾甄举当时在侧,悄谓赵忠道:傅南容前在东军,有功不曾封侯,天下失望。今将军亲当重任,宜进贤理屈,以副众心。
镜头闪回,叙述傅南容其人。
字幕:傅南容本名傅燮,字幼起,后改南容,北地郡灵州人,西汉义阳侯傅介子后裔。
傅燮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少时入洛阳求学,师从太尉刘宽,后举孝廉。黄巾起义爆发,奉朝廷征召,进京拜为护军司马,随左中郎将皇甫嵩出征。
出征之前,傅燮上书朝廷,认为宦官乃是祸乱之源。中常侍赵忠见其奏章,非常不满。
皇甫嵩引军战于兖州东郡仓亭,大破黄巾军,傅燮生擒渠帅卜巳、张伯、梁仲宁三人,位居首功。由于赵忠从中作梗,傅燮有功不赏,仅得微职安定都尉,不久因病离职。
闪回结束。赵忠听闻甄举提醒,故作大悟,遂向灵帝举荐傅燮。
灵帝闻奏甚喜,遂诏命将傅燮征召入朝,担任议郎。
镜头转换,按下朝堂,复说江湖。
黄巾之乱平定未久,边关入报:韩遂、边章反于凉州,将欲入侵关中,声势壮大。
天子闻报,诏命车骑将军皇甫嵩带兵西征。皇甫嵩奉旨前往,历经数战,未能击败叛军,只得回京待罪,后被免职。
灵帝见皇甫嵩也不能胜,下令公卿议论对策。司徒崔烈提议,不如弃凉州。
傅燮当即出班,厉声说道:请将司徒斩首,天下才会安定!
尚书郎杨赞向与崔烈交厚,闻言出班,弹劾傅燮当廷侮辱大臣,应予重惩。
傅燮斥道:当年匈奴单于冒顿忤逆吕太后,上将军樊哙当众夸口,说愿得十万之众,横行匈奴。如此忠君爱国,季布仍说樊哙可斩,此是为何?只因凉州是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高祖与郦商平定陇右,世宗汉武帝开拓凉州,设立四郡,时人比作斩断匈奴右臂。今凉州治理混乱,出现叛逆,天下为此骚动,陛下为此寝食难安。崔烈以宰臣之重,不能为国分忧,却要割弃万里疆土,臣对此实感不解。若使异族得其凉州,则对关中三辅发动更大攻势,是最大恶果也!若崔烈不知此理,便是愚昧,若明知而为此计,则是对陛下不忠。不斩之若何!
灵帝赞道:善哉此言,实为公忠体国之论。
崔烈及杨赞闻此,不由大惭。朝廷百官闻之,亦都敬重傅燮敢言,于是互相议论,商量一旦公卿出缺,当先奏请傅燮补之。
赵忠因闻众议,遂派胞弟赵延:你去拜访傅燮,结为同党,岂不是好?(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