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既得利益者包括底比斯城的王公大臣、祭司贵族、地主商贩等等。
他们在底比斯本来有房子、有土地,有神庙,有信徒,有生意,可是如今一迁都,他们很多人都要重新来过。
因此自然是不满意的。
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蹆,在安苏娜的大力主导之下,迁都还是正式开始。
……
第三策,就是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埃及、赫梯都有自己的文字,埃及是象形文字,又分为圣书体、僧侣体和世俗体。而赫梯使用的则是楔形文字。这两种文字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文字的不同,加深了两地之间的隔阂,也增加了治理的成本。毕竟很多文书都需要翻译才能读懂,真的是很不方便。
因此项南建议安苏娜要书同文,大力推广书写更便捷,语法更简单的世俗体。
世俗体是简化的僧侣体,而僧侣体是简化的圣书体。就像隶书是源自小篆,小篆是源自大篆一样,一级一级的进行了简化。
这种简化的文字,更容易书写,也更容易推广。
而统一文字之后,也能弥补两地之间的差异,让两地百姓更快融合。
度量衡也是如此。埃及、赫梯用的尺寸、重量、容积也是不同的,这也增加了贸易、税收的难度。
因此统一度量衡之后,就能避免很多的麻烦。
安苏娜听从项南的建议,在神庙之中创办学校,免费教授信徒们读书、识字。
在公元前十三世纪,识字的人还是极少数,只有王公贵族、地主豪商家的子女才会读书识字。
因为只有他们才能付得起学费,而普通人家根本交不起学费,自然也就没有受教育的权力。
就像孔子,虽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向他拜师求学。但是孔子也坚持想拜师,需要献上十条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