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外轮进坞

滨江警事 卓牧闲 2890 字 2个月前

又忙碌近一个小时,滨港拖11才完成了任务,返航回滨江港。

缆绳全部带好了,前后左右拉了十几根。

这些缆绳有货轮自己的,也有船坞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韩渝绕着货轮检查了一遍,当即命令暂时没走的滨港拖08把浮箱式坞门拖过来,关上船坞的大门。

关门需要时间,排水需要的时间更长。

叶书记和汤局等领导不可能等到下午,经进驻船坞的海关和边检同意,在张阿生、沈如兰和唐文涛的沟通协调下,见了下乘坐小艇上岸的新加坡船长和菲律宾三副,又感谢了一番韩渝等劳苦功高的工作人员便相继打道回府。

坞门里的泵和坞门两侧临时加装的十二台大功率水泵齐开,排水的噪声震耳欲聋,坞里的水位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在慢慢下降。

新加坡船长不敢在岸上久留,又回到了船上,在韩渝提醒下指挥甲板部水手不断调整缆绳。

下午一点十六分,潜水员下水。

两点四十五分,货轮稳稳的坐在早布置好的坞墩上。

两点五十六分,货轮打开所有的通海阀,开始排船上最后的压载水。进坞之前已经排过一次,但不能完全排空,不然船体的稳定性无法保证。

下午四点二十八分,船坞里的水基本排空。

工程部按计划组织工人进入清理坞底的淤泥。

紧接着,一辆辆载满黄沙的卡车通过北面的小闸门进入船坞,开始按计划铺沙子。

坞底本来就湿漉漉的,再加上天气很冷,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黄沙刚铺上,一辆辆工程车和卡车就在现场总指挥的命令下有序进入船坞,有的忙着拉钢丝绳加固船身,有的忙着安装塔吊。

船头外侧安装一台塔吊,船尾外侧安装一台,方便吊装维修所需的物料。脚手架工人也经边检同意进入船坞,开始搭建脚手架。

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的车辆也相继进入船坞,开始按计划接收货轮的污油、污水和各种垃圾……

准备够充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等李船长安排好船上的工作,带着一批轮流下船休息的船员上岸时,通往货轮的人行道已经搭好了。

专业的架子工搭的,很稳,很结实。

上面两侧有护栏,下面有安全网,就算不慎掉下去也只会掉在安全网上。

他们不敢相信中国工人的效率这么高,在现场办理入境手续,看着刚换上警服的韩渝问:“韩警官,看来你们不只是装卸货物快,我相信你们修船也会很快。”

“这是肯定的,全世界找不到比我们中国效率更高的船舶修造企业。”

韩渝微微一笑,随即抬起胳膊敬礼,很认真很诚恳地说:“船长先生,中国陵海欢迎您。”

“谢谢,很荣幸能来陵海。”

船长举手回礼,想想又给包括办理入境手续的边检警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敬礼。

沈如兰迎上来用英语笑道:“先生们,时间不早了,车在那边,我送各位去酒店。”

“谢谢。”

接待工作张阿生他们早安排好了,连酒店房间都帮着订好了。

韩渝把第一批上岸休息的人员送上丰田客车,回来检查安全措施有没有落实到位。

今天至少有六七十个工人要干个通宵,比如两台塔吊必须在明天上午八点前安装好。

开发区分局民警谢兴宝、水上分局民警马金涛和郭维涛,现在既是消防员也是安全员,接下来要三班倒,轮流在船坞现场监督。

考虑到货轮从今天开始就不能再做饭,连厕所都不能再使用,管委会又不知道从哪儿调来六间活动房,专门用于接待留守的外轮船员。

岸上有厨房,提供自助餐。

有浴室,可以洗澡。

有洗衣房,里面有洗衣机可以洗衣裳。

有电话房,可以打国际长途。

不过这些都是收费的。

郭维涛回头看了看刚上岸吃饭的两个船员,好奇地问:“鱼局,你刚才对李船长怎么那么客气,还给他敬礼。”

“如果没船员,这个世界上有一半人要挨饿,还有一半人要挨冻。”

韩渝俯身检查着消防管路,想想又说道:“海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尤其船长,在国外地位是很高的,我们必须给人家应有的尊重。”

“可他不尊重我们中国的法律,明知道在长江不能排污,他还把污油、污水和清理货舱、甲板的垃圾直接排进了江里。”

“这件事已经调查清楚了,跟他的关系不大。”

“跟他没什么关系?”

“张总公司有海务,他服务的船公司比张总的船务管理公司规模大多了。他们公司的海务以前也是船长,来过我们中国,也在长江航行过,认为我们中国对水污染防治不是不严而是根本不管,让他直接往江里排的。”

“海务管船长?”

“当然了,航行计划,怎么进出港都是海务制定的,海务必须熟悉相关国家和港口的法律和进出港规则。向柠处罚他们的事,他们公司已经知道了,今天一早就给代理打电话,请代理转达他们的歉意。”

“新加坡船东没有不高兴?”

“他们自己违法违规了,凭什么不高兴。这是在我们中国的,要是换成欧美国家,他们如果这么干,要被人家罚死。”

韩渝顿了顿,随即话锋一转:“他们是错了,但已经被处罚过,我们不能因为这事就不尊重人家。我有一次出国执行任务,先去的荷兰。在入关的时候,荷兰海关的工作人员看我的证件,知道我是海轮大副,并且要在荷兰上船,人家对我很尊重,给我敬礼,欢迎我来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