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建行省辽东大改制

数月之后,朝廷的使者终于来到了辽东。

使者宣读了圣旨,圣旨中承认了凌卫明对辽东的实际控制权这一既成事实,并且升任凌卫明为辽东总督,同时还让他兼管朝鲜军务。

紧接着,朝廷便要求汉阳军协助进入四川剿匪。在崇祯皇帝看来,这是一个让各方势力相互制衡、消耗的好机会,既能解决四川的匪患问题,又能削弱凌卫明的势力。

凌卫明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拿捏的。他一眼就看穿了朝廷的心思,以军务繁忙、境内民乱频发为由,果断地拒绝了出兵的要求。

凌卫明心里清楚,崇祯皇帝如今越来越抠门,一分钱都不愿意出,却净想着让别人给他免费打工,这种亏本的买卖,他才不会上当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凌卫明在辽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东北王”的称号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开的事实。

在民间,很多百姓已经私下里开始这样称呼他了。

对于这个称号,凌卫明并不加以禁止,他知道,这是百姓对他实力和地位的一种默认,也是他在辽东多年经营的结果。

又过了一个月,沈文秀顺利地诞下一女。

凌卫明满心欢喜,为女儿取名为凌欢,夫人陈思雨前往朝鲜进行慰问。

几乎在同一时间,朱婉儿也产下一子,凌卫明为儿子取名为凌志,期望他将来能够志向远大,有所作为。

这两件喜事接连降临,让凌卫明沉浸在喜悦之中。在高兴之余,凌卫明决定进行大赦。

他下令,凡是积极改造的奴隶和劳役犯,皆可减免一半刑罚。

同时,对于辽东纳税商户信誉良好的,减免一年商税。

凌卫明还免除了当年的农税。

辽东地区本来就有大量新开垦的土地是免税的,这次再免除农税,基本上宣告了辽东的衙门收入将会大幅减少。

这一决定引起了以郑集为首的文官们的纷纷抗议。

他们认为,衙门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收入大减将会给各项事务的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

凌卫明却有着自己的考量,他深知百姓生活的辛苦,这些举措不过是想多找些理由让百姓们能过得松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