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凯旋还朝,按常理而言,本应是威风凛凛地经安定门入城,接受百姓的欢呼与朝廷的嘉奖。
可如今,凌卫明的兵马被无情地抽离,只剩下寥寥三百亲兵,押着一众垂头丧气的蒙古鞑子兵,这般寒酸的景象,着实难以引起朝廷的丝毫兴趣。
在那城外,唯有一个兵部的员外郎神色淡漠地站在那里迎接,仿佛这胜利的队伍与他毫无关联。
凌卫明见状,顿时怒从心头起,双目圆睁,大声怒道:“此次出兵,本侯不惜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更是将那蒙古大汗生擒活捉带回,如此赫赫战功,皇上竟然这般无动于衷?这究竟是何道理!”
那员外郎面露难色,微微低头,轻声说道:“侯爷,如今这朝中形势错综复杂,可不大好啊。此次您能平安归来,已是万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吧。这些虚头巴脑的仪式,您就莫要再追究了。”
凌卫明听闻此言,不禁冷笑一声,那笑声中饱含着愤怒与不屑:“什么意思?老子在前线拼死拼活打了胜仗,如今回来,难不成还要给我定罪不成?这天下还有没有公理!”
那员外郎自觉失言,心中暗叫不好,便不再言语,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敢直视凌卫明那如炬的目光。
那些俘虏被禁军迅速接管,凌卫明环顾四周,见无人前来接待,心中满是悲凉与愤懑,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卫兵落寞地回到府中。
在府中,凌卫明苦苦等待了一天,却仍旧无人理会,仿佛他已被这朝廷遗忘在了角落。
他愤愤不平地在屋内踱步,口中大骂道:“妈的,这是跟我玩冷暴力!老子这些年赈灾平叛、抗击蒙古,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如今不过是稍稍教训了一下那嚣张跋扈的藩王,就落得这般里外不是人的下场!”
次日清晨,朝会的钟声在京城上空敲响。
凌卫明不等朝廷派人来通知,便自行换上了朝服,面色冷峻地跟着众人一同进殿议事。
那金銮殿上,崇祯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眼神冷漠,只当凌卫明不存在一般,询问了些无关紧要的政务后,便欲散朝。
凌卫明见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上前一步,高声大喊道:“臣凌卫明乞求返回辽东,望皇上恩准。”
崇祯皇帝端坐于上,面无表情,并不答话,仿佛凌卫明的话如同耳边风一般。
此时,礼部尚书钱士升站了出来,神色严肃地说道:“靖北侯在大同的所作所为,证据确凿,还请皇上准臣所请,将凌卫明罢官夺爵,贬为庶民,以正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