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俊也催促道:“前方令出多门,只怕战乱再起,朝廷应该尽快解决此事,派出大员与凌卫明协商此事。”
崇祯听了,长叹一声,说道:“诸位爱卿所言都有理,不知谁愿意走上一遭啊?”
堂下顿时一片沉默,无人应答。崇祯见状,说道:“那就赐给薛国观尚方宝剑,让他便宜行事吧。”
温体仁赶忙站出来道:“皇上,薛国观此人性情刚烈,做事没有分寸,若是有了领兵之权,恐怕会出大事。”
崇祯一听,斥责道:“那好啊!你温体仁事少,就去辽东一趟吧,务必将此事处理好,大明也到了修生养息的时候了,经不起折腾了。”
温体仁无奈道:“皇上,臣去也可以,只是汉阳军一两银子的军饷都还没拿到,军心不稳啊……”
“好了好了,今年的辽饷已经收上来了500万,你就拿出250万给他们好了!”
杨嗣昌一听,不满道:“皇上,那是辽饷,专供关宁前线的,只怕……”
崇祯大怒道:“只怕什么?此次灭清之战,关宁军出了多少力?他祖大寿心里没数吗?就这么办,再敢叫唤,干脆一两银子也不要拿了!”杨嗣昌理亏,只好闭上了嘴。
温体仁领了尚方宝剑,怀揣着复杂的心情,快快乐乐地向沈阳赶去。祖大寿可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他一到沈阳,便径直找凌卫明吃喝玩乐,对于议和大事,他心里清楚得很,这涉及多方利益,哪里是他一个小小的总兵能做主的。
费了好大劲谈下来的结果,不过是薛国观一句话就给否了。他干脆就不再理会这些烦心事。
凌卫明也着实贴心,他知道祖大寿在大凌河之战中曾有亲人归顺满清,便特意为祖大寿寻来这位亲人。
从此,两人愈发亲近,祖大寿对凌卫明的好感与日俱增。
直到温体仁会同薛国观来到沈阳,终于凑齐了朝廷、满清、关宁军、汉阳军四方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