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世民精神抖擞地走出李治的寝宫,长孙皇后跟在后面。
李世民抬头望着天空,心中暗想:“这下总该结束了吧?”
天幕却非常给面子地继续播着:
【唐隆政变后,唐朝如历经风雨的大船进入了风平浪静的港湾,迎来了一段来之不易的平静时光】
【李隆基在几番推辞后,成为了太子】
【然而,太平公主在支持李隆基政变后,权势变得如中天之日,炽盛耀眼】
【每当宰相们奏事时,李旦都会先问:“这件事可曾与太平公主商议过?”接着再问:“可曾与三郎商议过?”】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李旦才会同意宰相们的意见】
【太平公主所允之事,李旦无有不允】
【朝中官员的仕途起伏,皆由她一言而决,就连她的儿子也都受封为王】
秦朝
秦始皇说:“政变啊,又该政变了,唐朝在这方面,真是一无是处啊!”
李斯说:“陛下,说到底还是李世民带了个坏头,玄武门之变虽然让他成功了,却也留下了隐患。所以开国君主的行为很关键。”
说完,李斯饱含深意地看着秦始皇。
秦始皇凝视着李斯的眼神,嘴角泛起一抹笑容:“你如此与朕说话,难道就不怕朕取你性命吗?”
扶苏在旁惊得浑身一颤。
李斯却不以为意,淡然说道:“我已死过一回,还有何惧!”
秦始皇闻言哈哈大笑。
【起初,太平公主对年轻的太子李隆基不以为意】
【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她开始畏惧李隆基的睿智英明,欲换一个懦弱之人为太子】
【为此,她散布流言,称“李隆基非嫡长子,不当为太子”】
【公元710年,李旦下诏书,警告臣民,平息流言。太平公主仍不死心,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众多眼线】
【她甚至公然拦住宰相,暗示他们另立太子,令宰相们惶恐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