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噗嗤一笑说,“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只要做下来了就一定有痕迹,此等行径,即便做得再隐蔽,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汉武帝刘彻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灵光,仿佛有所领悟:“原来还可以如此行事。”
朱元璋则感慨万分:“历史啊,终究是胜利者笔下的产物。”
【第六位-宋朝赵德昭】
【赵德昭严格来说不是太子,赵匡胤打下江山后,没有设立太子,但是赵德昭一直确实是按照太子来培养的,处理政务】
【最后反而是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当上皇帝】
【具体怎么回事?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视频】
宋朝
赵光义一看到这里,慌忙跪地谦称:“臣弟才疏学浅,何德何能君临天下?”
他的言语中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上面的赵匡胤赶紧上前亲自扶了起来,宽慰道,“天意如此。”
两个兄弟表现出一副和睦之意。
旁边,一位大臣虔诚跪地,称赞道,“官家与晋王陛下这份兄弟情深、共商国事的情形,实乃我大宋之福啊!”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纷纷附和,兄弟二人亦是大喜过望。
秦朝
秦始皇一看到这里,就知道了一个大概,又是一个皇帝争夺战。
他在这片天幕下已屡见不鲜,被开国皇后控制的,外戚干政的,甚至于杀太子的,今天又多了一个兄弟之争的,也见怪不怪了。
关于李世民,他的评价是非寻常之人,行非凡之事。
再看看自己的傻儿子,秦始皇不禁一阵叹息。
不行,朕还得练,秦始皇好像做出了什么决定。
扶苏在陪着秦始皇看天幕,莫名其妙地看着秦始皇,心里不知道为什么一阵发凉。
【赵德昭是赵匡胤的二子,宋朝开国时年仅九岁,赵匡胤心里也不着急,逐渐让其参与政事,一切很平稳,直到-公元976年】
【那一天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退避左右,其他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人远处看见宫内烛影摇动,赵光义有离席避让之状,又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
【赵匡胤身亡以后,赵匡胤的皇后派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
【没想到王继恩早就被赵光义收买了,王继恩出宫直接通知赵光义,赵光义随即入宫】
【宋皇后一看是赵光义进宫,只能向赵光义乞求“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哭着回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