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崔正英,虽说他性格之中带着几分儒懦,但是骨子深处也是带着几分阳刚之气。从他的筋骨来看,修行武术倒不是很出彩,但是崔正英却带着修行道术的天分,他对茅山秘术都有着自己的一番理解,这也是太乙所欣慰的。再有这崔正英性格之中带着几分的稳重,处事不惊,静中有变,这是太乙所看重的。
再说公孙羽,他性格带着江湖的侠义之气,脾性阳刚,带着几分血性。再者他擅于御剑,对剑法有着自己的理解,剑到之处,剑气飞扬。剑就代表了公孙羽的性格,直中带刚,带着几分刚烈。太乙对公孙羽倒也是十分爱怜,只是闲暇时太乙无意算到公孙羽早晚会寄托山水,放荡形骸,这般心境又如何管理这茅山事务。
但是公孙羽毕竟是茅山首席弟子,是他们的大师兄,按照规矩,自当由他来担任掌教。崔正英是茅山第二大弟子,虽说这样,但是也很难服众。
一时间太乙陷入了纠结之中。
那崔正英和公孙羽在那偏殿之内简单得踱了几圈之后,看着师父不在,无奈地离去。殊不知此时那太乙道人却是开着这隐遁,就匿在了一旁。
见到崔正英和公孙羽两位徒儿离开之后,那太乙道人这才破开隐身,缓缓地站起身来,他扑打了几下拂尘,径自叹了一口气。他快行几步走到那祖师爷神像前面,顺手拈起两炷香来,借着烛火点上,他抓着香径自拜了拜。
“徒儿太乙今日无奈借着祖师面相来教授弟子,实在无奈之举,还望祖师见谅。”那太乙作了一揖后,将头缓缓抬起,瑟瑟地说道。
说罢,他将那青香插在那香炉之中,抿了抿嘴,又问道:“弟子一事不明,还望祖师提点,此事有关茅山兴衰大计。茅山掌教之事,不知两位徒弟谁能胜任?”
说完,他抬起头来,望了望那画像之上的祖师爷,只见他手执长卷,脚踏白虎,眉宇清秀,带着几分英气。殊不知就在此时,那画像之上一阵烟雾飘动,那祖师竟然真的动了。
那太乙道人顿时怔在了那里,却是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