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缴税缴得积极,还能捞到好处?

茶叶生意被朝廷搁置了一然可以另辟蹊径,多搞出一条财路来。

江南陆氏的实力不容小觑,一个未来能成为宰相的家伙,同样也不容小觑。

光是能把整个江南的茶叶都收集起来这一点,足以证明陆敦信的能力。

既然选择了合作,那么契约是一定要签署的。

柳叶叫王玄策把驻守在江南会馆的税官叫过来,虽然税吏并不管契约这一类的业务,但好歹是衙门的人,在他的见证下签署契约,公信力要强得多。

...

就在柳叶和陆敦信商量着拟定契约的时候,长安县的人,以县令左奎和县尉韩平为首,全部来到江南会馆的门前。

巧合的是,正好跟万年县的人撞了个脸对脸!

万年县令出身裴氏,名叫裴宣机,乃是故去的民部尚书裴矩之子。

和之前得罪过柳叶的裴家不同,虽然同样是出自河东裴氏,却早就断了亲,而且自成一体。

裴矩在前隋的时候就是高官,后来在宇文士及麾下,在窦建德麾下,都位极人臣。

投降大唐之后,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成为了民部尚书。

李世民比较感念裴矩在玄武门之变时候做的贡献,因此不仅仅封他的幼子裴宣机为万年县令,和长安县令左奎共同管理长安城,还给裴宣机加封了一个银青光禄大夫的头衔。

别看贞观元年时,裴矩死的时候都八十岁了,时至今日,裴宣机也才堪堪三十岁而已,正是在官场上最为野心勃勃的岁数。

“左县令好快的腿脚啊,本官刚刚收到风声,你竟然也赶来了!”

裴宣机阴不阴阳不阳的挤兑左奎,话里话外都在讥讽他看见银子跑得比兔子还快。

其实双方的目的都心照不宣,无非是为了登科楼的税款而已!

左奎虽然为人古板,但也不是个受气的人。

“裴县令的动作也不慢,跑到我长安县的地盘,连话也不递给老夫一句!”

这话里的意思,是在嘲讽裴宣机为了银子,连规矩都不顾了,直接把手伸到他长安县的范围之内。

在贞观年间,长安县和万年县管辖范围并不明晰,只有一个大概的分界。

西边归长安县,东边则是归万年县。

除此之外,毗邻皇宫的几个坊市,以及皇宫北边那几个靠近上林苑的坊市,他们没有管辖的权限。

东西两市,都归属市监司,跟他们更是一点关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