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当真有包衣旗的女子得以入宫或者进入内院,那么由这包衣旗女子所生下的阿哥,一律都不能拥有继承的权利!”
就在此刻,一旁的蓁蓁恰到好处地出言劝慰。
“皇上您可千万别因为此事动怒伤了龙体,现今,能够将这些藏于暗处的贪婪硕鼠给揪出来,怎么说也算得上是一桩好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雍正闻听此言,看向蓁蓁的目光愈发赞赏有加,“此次之事,着实多亏了蓁蓁你。”
“如果不是凭借着你如此细腻入微的洞察力和警觉性,恐怕朕至今仍被蒙在鼓里,对此毫不知情呐
只见,苏蓁蓁微微一笑,如春花绽放般娇艳动人。
“臣妾不过是尽到了自己分内应当承担的责任罢了,臣妾衷心期望咱们这后宫之中能够始终保持清正廉明之风,如此一来,皇上也就无需再为这类事情忧心烦恼。”
说着,雍正缓缓伸出手来,轻轻握住了蓁蓁那柔软娇嫩的玉手,语气轻柔地道,“有你陪伴在朕的身旁,实乃朕此生最大的幸事。”
紧接着,蓁蓁微微颔首,“皇上,依臣妾之见,当下最为紧迫重要之事乃是对内务府展开全面彻底的整顿工作。”
“同时还要重新精心选拔出那些值得信赖、忠实可靠之人来负责管理相关事务,务必确保类似这样的事件不会再度发生才好。”
雍正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蓁蓁所言甚是有理,只不过想要寻找到这般合适的人选,却并非易事。”
苏蓁蓁稍稍沉吟片刻后,“皇上,臣妾能够如此迅速地发现内务府账册存在问题,这得多亏了广储司委署主事厉启给予的大力协助。”
“虽说,论起官职来,他要比那内务府总管苟须低一些,然而此人经验极为丰富,并且为人更是忠厚老实、正直可靠。”
“依臣妾之见,如果让他来掌管内务府事务,必定可以把一切都处理得妥当。”
听到这里,雍正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若有所思地回应。
“嗯,厉启这个人,确实有些能耐。”
“只是他到底也是出身于包衣旗,朕心中难免有所顾虑......”
苏蓁蓁见状,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皇上多虑了,厉启可是个忠心不二之人,否则臣妾又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就察觉到其中的端倪呢?”
“再者说了,臣妾经过一番详细调查之后已然明了,厉启的家中仅有一个同胞弟弟以及一位年事已高的老母亲需要照料而已。”
“况且,就在今日,皇上您果断决然且雷厉风行地处治了那些包衣家族,想来往后他们定然不敢再像从前那般肆意妄为了。”
“倘若皇上依旧对厉启不太放心的话,倒不妨考虑一下在内务府总管这个职位之上另行增设一个更高层级的位置,然后安排一名皇室宗亲出任此职。”
“如此一来,既能够对厉启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能确保内务府的各项事务得以顺利开展。不知皇上意下如何呀?”
“甚至,皇上您还可以每隔一段的时间,就对那内务府的账册进行一次严格的抽查。”
“如此一来,便能确保账目清晰明了,再也不会发生像今日这般包衣家族肆意侵吞珍贵贡品之事。”
原本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开来,心中的疑虑也随之消散了一些。
他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既如此,那就依照蓁蓁所言去办吧!传朕旨意,即刻起命厉启全权接管内务府一应事务。”
紧接着,雍正又略作思索,补充道,“此外,再增设一个总管内务府大臣之位,暂时就让和硕福亲王弘时担此重任。”
一旁随侍的苏培盛连忙应诺,并迅速将这道圣旨详细地记录下来。
当天,这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如同一阵疾风般传遍了整个京城。
街头巷尾、茶肆酒楼,人们无不在热议着那个曾经权倾一时的包衣家族如今已然轰然倒塌的消息。
百姓们听闻此事,纷纷拍手称快,皆对朝廷此番之举赞不绝口。
与此同时,和硕福亲王弘时与厉启两人,共同走马上任。
他们对内务府展开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整顿改革,剔除积弊、重振纲纪,使得内务府在短短时日之内便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清正廉明、井然有序的新气象。
而在后宫,苏蓁蓁因这次建言献策立下大功,其在后宫的威望亦是水涨船高。
于是乎,许多嫔妃纷纷主动示好,试图攀附于她。
然而面对众人的奉承讨好,苏蓁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难得的清醒,并未因此而变得骄纵跋扈。
她依旧以平和温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赢得了后宫上下一致的赞誉与尊重。
待诸事尘埃落定之后,苏蓁蓁便缓缓回到了自己所居的永寿宫,想要好好歇息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