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沙漠中的碉楼

风回迥沙 张总嘚儿 1502 字 6天前

但这里却是一反常态,除非这里建造之初就不是一座古墓,而是另有他用。

既然里面有空气,袁珊就放心大胆的挤到了门里。

与前面佛塔的那道门一样,她刚进去就立马又重新闭合了起来。

她回头看了一眼,里面并没有外面迦陵频伽那样的雕塑,看来这条路是没有回头路的,只能一直往前走。

不过她倒也不太担心,只要有空气流通,就一定还有另外的出口。

没想到石门后比外面更加通亮,不知道是哪里产生的光源,不用专门照亮就能看清周围的事物。

往前走是一处向下的石阶。

她现在所在的地方石阶宽度大概有十几米那么长,顺着石阶往下走明显能感觉到越来越宽,石阶整体呈倒梯形分布。

袁珊看到眼前的景象愈发震撼,古人的智慧与能力真是让现代人都极为惊叹。

石阶之下是一处很大的空间,整个洞顶上爬满了散发着黄色暖光的小虫,就像阳光洒了整个空间。

她曾在一本科普杂志上见过这种虫,这是一种类似萤火虫的发光甲虫,它的发光原理跟萤火虫一样,都是靠腹部发光且分两个节段发出不同的颜色。

只不过这种虫应该生长在西方国家,按说古时候的西夏是不会有这种生物存在的,而且它的寿命也是极短,几百年过去了竟然还能够活着散发着光亮,真是神迹。

洞内底部铺满了黄沙,如同一个微缩的沙漠景观,在沙漠的中央立着一个小型的碉楼,时不时的还有一股股吹过掀起沙风。

袁珊从石阶上走下来,一只脚踩在黄沙上,无法想象这底下到底铺了多厚的黄沙,那种有些塌陷失衡的感觉就和沙漠别无二致。

西夏人为何要在这建造一个如此庞大的地下世界?这里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地方?

现在已是秋末就快要进入冬天了,但是这里却还隐隐有些灼热之感,就好像四五月份日头正盛一般,袁珊脱掉了自己的外套搭在胳膊上,只穿着一件紧身短袖。

不知道是不是这洞顶的发光甲虫散发出的热量,袁珊越走越热,当她走到那座碉楼前面的时候背后已经有些湿润了。

她把头发随便一挽扎了起来,看着面前的建筑打量了起来。

这是一座有三层楼那么高的小型碉楼,保存的相当完整,并没有任何风化或者残缺,如同新建的一般。

如果按照这个碉楼的建筑风格来推测的话,黑水城景区一比一还原出来的建筑跟原本的样子还是有不小的出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现代人对历史的还原有相当一部分都存在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并不能做到高度还原。

如果不是袁珊今天亲眼见到一千年前的建筑物,她也不会知道历史留存到现今到底还能留存多少完整度。

碉楼正中间是一个一人多高的拱门,门的两侧各有一个小窗口,而第二层是一个露台,露台旁用石头砌成了一个类似烽火台一样的垛口。

这个建筑让袁珊想起来了海原的哨马营,哨马营最初的面貌会不会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