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常玉珂在村口碰到了张大叔:“张大叔,干嘛呢?”
“这不是常家小丫头,不对,现在得称呼小东家了!”张大叔笑呵呵,“大叔我,刚去打了草回来。”
因为常记牛乳用量大,张大叔可是花了血本买下了几头奶牛。毕竟没有足够的人手,奶牛喂养又比较精细,陈琼英还是支持村民养牛,自己再采购的。
特别是张家村,家家户户都是喂养牲畜的一把好手。从羊,到鸡猪,养殖大户都不少,是以张家村可是富裕不少。
有了牛乳激增需求,又如此有利可图,张家村不少人在张大叔的帮助下也喂起来牛。毕竟,张家村几乎都是一个祖宗的,比起丰田村可是团结不少。
常玉珂点点头,说明了来意,张大叔很是干脆,带着几人来到了张家村的养鸡大户。
常玉珂看了,有些失望,虽说是养鸡大户,可是规模上肯定是比不上现代的。
“这……大概养了多少只鸡?”常玉珂整理了下心情,正经地询问道。
养鸡大户乃张大叔的同支堂哥,知道常玉珂身份,自然也是乐意告知:“前两天刚卖了8只,大的小的,现在剩了不到100只吧。”
常玉珂点点头,这个数量确实也不少了,抵得上多少人家的家底了:“您这鸡,一般会送到城里吗?”
现在的鸡还没有进化,40多天出栏是肯定不可以的,一般都得喂养半年以上,如此一来,成本定然不少。
“那是自然。”那人有些得意,想了想,又沮丧起来,“只是少有长期合作,我一般就只能拿到镇上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