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一见如故

代王的书童从木筒中取出一卷用精美绸缎包裹的卷轴,书童小心翼翼地揭开外层的绸缎,一幅古旧的卷轴展现在众人眼前。

代王将卷轴小心翼翼的递给魏桓,说道:“这幅字画是前些日子,嗣恩托人从吴国高价拍卖得来,唐王可否帮我鉴别一下真伪?”

魏桓将卷轴徐徐展开,这卷轴竟然是前朝智永的《真书千字文》,魏桓心中笃定,这幅字定然是赝品无疑,因为真迹早在他七岁那年,就被他当作引火之物,付之一炬了。

魏桓仍旧全神贯注地对卷轴审视了一番,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最终找出了其中的若干破绽。然后,他向代王斩钉截铁地说道:“这卷轴定是赝品无疑。”

“哦!”代王并未流露出过多的惊讶,反而对魏桓投来了更多赞赏的目光。魏桓心头一震,原来李嗣恩是想用一幅赝品来试探自己的才学。

魏桓朗声说道:“智永大师虽为书圣的七世孙,却长期隐居在永兴寺,他淡泊名利,宛如世外隐士。其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着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真书千字文》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

代王频频颔首,魏桓的目光转向这幅赝品,继续说道:“此字乍看之下,已颇具智永大师书法的八分神韵,若是模仿智永大师的其他墨宝,或许真能以假乱真。然而,此人却偏偏选择了智永大师最为得意的《真书千字文》。要知道,这幅字帖可是大师临终前的杰作,字里行间仿佛汇聚了天地间的灵秀之气,这字中的神韵又岂是可以轻易临摹的?”

代王的目光已经从欣赏转为钦佩,他又怎能知晓,魏桓曾经亲眼目睹过《真书千字文》的真迹,这些见解皆是杨太师传授给他的。

两人一边品着香茗,一边畅谈古今文章,代王的双眸之中不时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宛如寻得了知音一般。魏桓的见解和论断与他不谋而合,都有一种相逢恨晚的感慨。

魏桓和李嗣恩皆出身于帝王之家,魏桓对他的生活感同身受,轻而易举地就洞悉了他的内心世界。

直至夕阳西沉,代王依然兴致勃勃,他身后的书童赶忙提醒道:“殿下,晚上还要入宫赴宴呢。”

代王这才恋恋不舍地结束了谈话,意犹未尽地站起身来,魏桓则慌忙起身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