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金印紫绶的绘卷7-李斯篇

被后世人认为的秦朝第一文臣,正是李斯。想来这个提名,也是自有它的道理在的。

而对于玉不识对于秦制的肯定,更是让嬴政愉悦不已。

换个角度来说,哪怕秦朝二世而亡,但他的选择并没有错。那么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如何治理这片广袤的土地——虽然和后世比起来,秦朝也还是太小了。

嬴政想到这里,微微一顿,后世的疆域那般大,他们是怎么管理的?他是否可以借鉴一二?又转念一想,好像就是已经这样做了。

不管是着手开始为科举制打基础的推广文字和知识,还是继续调整官制、将整个秦朝从耕战中慢慢过渡出来,又或者重新丈量土地、改革工具、出海寻找粮种等,嬴政能够开启大一统的王朝,自然有着他敏锐的政治意识。

于国于民,“国”和“民”都是重点。

想着想着,他便又想起了李斯。

或者说,水幕中玉不识依旧对着李斯的功绩滔滔不绝,他想不想起来都难。

李斯……真是麻烦。

另一边,李斯安静听着玉不识的话,感受着同僚们复杂的目光,暗地里却是缓缓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

胡亥和赵高于始皇无用,反而只会误国,自然是应该尽早除去。

但他知道自己和他们不同,始皇用的很顺手,如果他能够一直让自己有用,那么有一天他或许还是能够回到始皇手下做事。他的能力就是他最大的保命符,而且应该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才能。

而且,那些也毕竟是未来之事,尚且没有发生,这一次、他自然会更加谨慎。并且,始皇这一次一定会安排好一切,不然这一场“奇遇”,不都是浪费了吗?有着“明主”,他应该“做不出”错误的选择。

【……李斯能够被称为“千古一相”,自然是担当的起这个名号。

大家还记得贾谊的《过秦论》吗?撇开其他不说,就前面那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我们可以看到,秦朝的一统其实是经过了六代国君的努力,并且巧合的是,这六代秦王,每一个都会配备属于他们的名臣,一如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一如秦惠王嬴驷和张仪,一如秦昭襄王嬴稷和范睢,一如秦始皇嬴政和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