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夕词,也是辛弃疾的自怜词。
就像很多有志抗金之士一样,他也是有心报国国不许,在这样灯火璀璨的热闹场景下,他想到还在北地受苦的百姓和同胞,就越发觉得伤心难过。
耀耀煌煌的烛火明光中,他看见的不仅是美人,也是他自己,更是他无法达成的壮志,备受排挤的现状。】
朱棣看着天幕,有些感叹。
辛弃疾确实是一个大才,他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兼备。上马能杀敌,下马会治理,也就是那几个宋朝的皇帝不知道珍惜,一心龟缩江南。哦,有个宋孝宗也曾锐意收复中原,可惜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若他生在我大明,必能成就一番伟业。”朱棣随口说道,目光还盯着天幕上一直跟着玉不识的话变化的画面。
画面从辛弃疾的少年模样、率人冲入敌营、回归南宋、郁郁难平中变化,最后定格在火树银花、香屑布地的灯市上。水墨渲染,意趣横生,让看的人一目了然。
朱高煦趁机道:“父皇圣明,我大明如今兵强马壮,将士们皆摩拳擦掌,只待父皇一声令下,便可北伐蒙古,还中原一个清平世界!”
朱棣微微摇头,“此时还不是时候,需得做好万全准备,切不可仓促行事。”
朱高炽瞥了自己弟弟一眼,说道:“二弟莫要冲动,父皇自有定夺。何况当下应以休养生息为主,连年征战,百姓已是苦不堪言。”
朱棣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他接连的征战,也不是为了自己快活,是为了彻底打服外族,稳定边疆,巩固大明的统治。
不过他也知道这些不能操之过急,打仗,后方物资很重要。
朱棣虽然喜欢二儿子,觉得他很像自己,但还有更多的时候,他会选择采纳太子的意见。
朱棣:“太子所言甚是,朕深知百姓之苦,故更要谨慎行事。眼下当务之急是发展国力,整军备战。”
国力不发展,也受不住他的造作啊,打仗,打的都是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