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唐朝,被点名安史之乱,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宋朝的靖康之难。
是不是每一个朝代都会有这么一遭?挺过去了,朝代延续,挺不过去那就完了?
这种想法在李世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看着水幕上出现的清秋时节的景色,衬得浮现其上的词句更得活色生香。
“这水幕倒是方便。”李世民这次是在殿内和众大臣一起看水幕。
前面他对李煜有所好奇,但对南唐的灭亡倒是没什么感觉。因为在他看来,南唐不管是不是和李唐有关,也已经不是他能管的了,时间太久,他也管不到这么久远的未来。单是安史之乱就够他头疼的了。
现在他看着靖康之难,倒是心生感慨:“到头来,苦的还是百姓。”
“爱民如子”大概是每一位帝王的口号,但李世民确实是有在做的。“安仁为民在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立而。”他对百姓是仁爱、同情、怜惜、爱护的,他也是一路从战乱中走过来的,自然知道寻常百姓在乱世之中生活的艰难。现在看到靖康之难,又是一次“白衣渡江”,那么底下百姓们的生活如何,可想而知了。
朱敦儒在金陵感叹国破家亡之不幸,这不仅是他的不幸,北宋的不幸,也是天下百姓的不幸。
不过……“这北宋的皇帝怎么搞的,居然能被什么金人攻破汴京?”
金人一看就不是中原人,李唐的天下是大半是他打下来的,现在看到后人此等情况,自然既是惊讶也是生怒。这些后世人,怎么还能被番邦人给打败了呢?在李世民看来,这不是有手有脚就行的吗?
程咬金:“这也太没用了,要是我上,怎么可能这样就被攻破汴京?汴京应该就是那劳什子北宋的都城吧?他们北宋是没有什么武将吗?”
李世民皱着眉摇头。
北宋怎么会没有武将呢。只是当上面开始腐败糜烂,这是有再多能臣武将也无济于事的。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风又怎么是悲的呢?这当然是朱敦儒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喜,只是因为此时的朱敦儒满含悲戚,所以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那么他为什么想要这缕悲风吹泪到扬州呢?因为此时,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他寄托的,是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朱敦儒由登楼入题,写景抒情,满怀亡国之痛。只是他不知道,他们心心念念收复北地,终究成了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