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离间军火商

不仅如此,这些资本大鳄的触角远不止于军工行业。他们在众多民营领域同样有着广泛的布局。比如,在石油钻井平台方面,无论是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对于铁矿和铜矿这样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全球性地占据着一席之地。再看看当今如日中天的各大科技公司,但凡称得上大型的,背后必然少不了他们雄厚资本的支持。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资源产业,无一不被他们所介入。从日常使用的牙膏到身上穿着的衣物,从果腹充饥的食物到遮风挡雨的住所,甚至出行所依赖的交通工具等等,我们的生活几乎处处都与他们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即便他们停止了军火销售业务,其庞大的产业体系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丝毫未受影响,源源不断的资金仍如潮水般涌入他们的口袋。就算这些产业停产长达 30 年之久,那些掌控着财富密码的人们哪怕不再有任何收益,也能够毫无压力地继续维持着奢华的生活方式。毕竟,以赵小同目前所具备的经济实力而言,与对方相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之上。

曾经,赵小同也曾动过脑筋,思考是否要通过入股军工领域来分一杯羹。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这些军工企业几乎从未在证券市场上市过,使得他想要入手的计划无从谈起。无奈之下,他甚至冒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念头:让伯尼斯站出来将这些军工企业直接收归国有!可仔细一想,这样做极有可能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非但不能达成目的,反而可能逼迫这些企业的所有者们愤然离去,彻底撤离艾美科这块土地。如此一来,岂不是羊肉没吃到,反倒给自己惹来了一身的麻烦和臭气?

除此之外,赵小同还绞尽脑汁地设想过其他策略。比如,让伯尼斯对外公开宣布未来三年内都不再采购任何军火。毫无疑问,这无疑是一种极端的逼迫手段。因为一方面禁止采购军火,另一方面又严格限制相关技术向外泄露,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人才该如何安置呢?难道全部都要依靠国家财政来供养吗?这显然并非易事。

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之后,赵小同惊讶地发现,即便不采购军工长达 30 年之久,那些人依靠其他产业居然依旧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不仅如此,他们的研发工作从未停歇,甚至还不断推出新的品种。面对这样的局面,赵小同心知肚明自己确实束手无策,根本找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来应对当前的困境。

由于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赵小同根本不敢轻易与他人商讨这件事。他时刻担心隔墙有耳,一旦走漏风声,必然会引起那些军火商们的高度警觉。可是,尽管困难重重,他内心深处依然对吞并这些军工企业充满渴望。因为他非常清楚,如果无法成功吞下这些企业,那么之前所付出的诸多努力将会全部付诸东流,所有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随着进一步的了解,赵小同获知了更多令人震惊的信息——涉足这些军工企业的家族竟然仅有六七个!而且每一家族的资产都高达数百万亿以上,财富如此集中于几大家族,这无疑给他的计划增添了巨大的难度。为此,赵小同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了无数个办法,但最终却悲哀地发现,似乎并没有哪一种策略能够确保万无一失、一举成功。

在赵小同一筹莫展之际,他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一颗看似鲜美无比的苹果,其外表或许光鲜亮丽,诱人至极,但谁又能保证它的内核不是早已腐朽不堪呢?

赵小同决定派遣得力干将伯尼斯出马,去逐一拜访这几个家族的家主,试图从内部寻找突破口,以实现自己吞并这些军工企业的宏伟目标。

伯尼斯虽然摸不着赵小同的主要意思,但他还是言听计从。他打着视察各军工企业的幌子,对各家族的家主进行了登门造访。与其说这是拜访,倒不如说是苦口婆心的劝说。其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就没必要在军工上大做文章了吧?不如将那军工企业拱手让给国家。军工发展到如今这般田地,已然是违背天理了。下一次世界大战极有可能是人类的灭顶之灾。这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说的话,他虽然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是怎样的惨状,但是可以想象,若有第四次世界大战,那必定是长矛与大斧的血腥厮杀。由此可见,军工可能带来的危害是何其之大。其实各家族的家主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们的初衷是利用超前的军工来形成世界性威慑,他们压根儿就不想真正挑起什么世界大战。他们之前的煽风点火,无非就是想多卖一些他们的军工产品,以维系自身的正常运转。说句实在话,即便是像对萨达姆那样的战争,所获得的收益也仅仅只能维持 5 年的开销。战争机器就如同一只贪婪的巨兽,吞噬着无尽的资源。其实他们有很多先进的武器具有强大的震慑力,完全没有必要去搞什么煽风点火的小动作。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那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不择手段地进行煽风点火。关于这一点,伯尼斯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还是心知肚明地点到的。此次拜访,无非就是投石问路,探探口风罢了。

小主,

与此同时,赵小同作为一位深谋远虑的智者,请求施安大使如影随形般暗中跟随伯尼斯出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再先进的防窃听、防录像设备,也如同螳臂当车,毫无作用,根本无法探知其中的奥秘。

施安大使身负双重使命,一方面要保护伯尼斯的安全,另一方面,他们四人还要如鹰隼般严密监控那些家主,洞察他们是否会有后续的小动作。施安大使所到之处,必定如探囊取物般抽取他们的记忆。以此来评判这些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良还是邪恶。军工企业在他们手中是否存在危险?以便于进一步制定行动计划。此刻的赵小同恰似钻入铁扇公主肚子内的孙悟空,既不忍心毁掉她,又惧怕她的反噬。施安大使曾一度想要对那些心怀不轨的家族实施毁灭,但赵小同担心杀戮过重,会逼迫其他家族狗急跳墙,为祸四方。于是,他建议施安大使不要如此行事。况且,一个家族之中,家主虽然位高权重,但未必能够完全掌控局面,他们的下面还有众多重要的成员,家主并不能完全左右事件的发展方向。一个家主倒下了,很快就会有新的家主登上宝座。因此,切不可打草惊蛇。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抽取他们的记忆,从而找到突破口。话说那些军工企业的股东们,自从两次袭击鸿东戈和赵小同都以失败告终后,他们就如惊弓之鸟,再也不敢动什么歪心思来对付伯尼斯和赵小同了。他们虽然无法窥探到幕后的大能,但也深知大势所趋,只能顺其自然了。

自从那次国家宣布撤军以后,他们便如惊弓之鸟般,开始寻思着要收敛军工企业了。毕竟,他们还有其他在外的产业,艾美科虽已不再对外煽风点火,但其实力犹存,影响力仍在,他们在海外的利益依旧稳如泰山。这些军工巨头们要庇护的徒子徒孙们的利益,并未受到丝毫损害。他们自然没必要如顽石般死守着军工企业,毕竟这些企业不一定能带来滚滚财源。他们深知,这个看似无利可图的东西,实则是他们各自家族在外面源源不断获取财富的保障。伯尼斯的拜访,犹如一把利剑,直插敌人心脏,是为了对付他们而做的一次深入了解。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妄图从他们内部将其彻底瓦解,甚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主动退出军工企业。而且,伯尼斯的逐个拜访,犹如一把火,在他们之间燃起了熊熊的离间之火。伯尼斯逐个拜访过军工企业的股东之后,便在国会上提交了一个三年不采购军火的议案。议案中提到,为防止军事秘密如决堤的洪水般泄露,最好让国家如慈父般接收军工企业,同时国家要如伯乐般将科技人员供养起来,继续搞研发。由于是伯尼斯提出来的议案,同心盟的成员在国会中又占据多数,这个议案如闪电般迅速通过,以过半数的表决结果获得了通过。当然,议案通过如疾风骤雨般迅速,但其实施过程却如攀登山峰般艰难复杂,因为这涉及到国家收购军工企业的重大问题。前面已经提到了,每一个军工企业都如庞然大物,价值在百万亿以上,方可收购。

且让我们试举一例。10 倍音速的战斗机,每一架都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其造价高达 200 亿左右。而现有的 100 架 10 倍音速战斗机,犹如一座金山,这一产品的价值高达 2 万亿。至于制造十倍音速战斗机的生产线和原料储备,更是如同浩瀚的宇宙般深不可测,其价值在 20 万亿以上。此外,这个企业的人才储备,或者管理系统,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估值也在 30 万亿以上。至于那些技术资料、技术档案,更是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犹如稀世珍宝,是其他国家梦寐以求却难以获取的。这些企业背后还涉及到原料储备的供应商等链条,这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航母的建造、配套、维修,其难度之高,犹如攀登珠穆朗玛峰。如此说来,要收购这些企业,简直是痴人说梦。然而,这个议案一经通过,便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产生了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这是一种趋势。国家不再收购军火,尤其是个人生产的军火。这意味着艾美科的军工企业如同失去了根基的大树,在法理上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外,国家对他们对外出售的限制,更是如同紧箍咒一般,让他们的下一步生存陷入了困境。虽然他们可以尝试将资产转移到国外,但只要他们开始行动,国家必然会采取雷霆手段,让他们的计划成为泡影。他们就如同被缚住翅膀的雄鹰,难以展翅高飞。

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伯尼斯犹如辛勤的蜜蜂一般,对每家都进行了拜访。波尼斯拜访完以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出台了这个议案。这说明在这些股东之中,肯定有一两位股东已经如墙头草般同意了这个议案。那其他股东对这两个人,肯定是如鲠在喉,心存芥蒂。这便是伯尼斯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犹如一把无形的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这也是赵小同让他去拜访他们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正所谓不间而间。伯尼斯并没有真的去离间他们,但其做法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离间了他们,顺势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