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放下了筷子出府,准备到京都最大的珠宝店「玉楼」转转。
陶镜杨一进门儿,就凭这周身的气度与不凡的穿着,让常年在社会摸爬滚打的人精老板,一眼便看出她是个有钱的主儿。
店家急忙进行招待,询问道:
“姑娘,请问需要些什么样式的?
我们这儿,最近新进了京都正流行的「琉璃」件儿,姑娘要不要看看?”
“琉璃?”陶镜杨跟随着老板娘走到摆放琉璃件的位置,攥起一个拿在手上,细细端详着。
但看完后却摇了摇头,这里没有她想要的样式。
连适合的颜色也没有。
老板娘看出了陶镜杨的兴致缺缺,不免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温和的问道:
“姑娘,并非是我虞三娘自夸,只是现如今,这京都里只有我家的烧窑,烧出来的东西最好。
自然而然,这最好的琉璃件儿,也就都在我们这儿了。”
陶镜杨在心中思忖了一番,斟酌的开口道:“
老板,你这儿接不接私人定制?”
整理摆件的手一顿,虞三娘觉着这话说的实在是新奇:
“姑娘不妨说说,怎么个定法?”
“您这儿可有纸笔?我现在就写给你。”
虞三娘看陶镜杨是如此的信誓旦旦,此时也来了兴趣。
招呼了屋内的小二照顾前厅后,便将陶镜杨引到了后厅。
陶镜杨拿起纸笔,在纸上设计起了她想做的款式。
虞三娘左看看又看看,道:“姑娘设计的,可是‘占风铎’?”
“店家好眼力,正是。”
“样式看着倒是从未见过的新奇精巧,不过应当是可以烧制出来。”
老板娘盯着纸上的设计啧啧称奇。
这还没完,陶镜杨又拿了一张纸,写起了烧制特殊颜色的釉色方子。
「在烧制琉璃的基础上,青色,以铜为着色剂,需焇五斤,马牙石五斤,铅末五斤,苏嘛呢青四两,紫英石三两;
金红色,则需在琉璃烧制过程中,加入黄金作为着色剂......】
林林总总一长串,涵盖了烧制琉璃的所有步骤。
外行人可能看不出什么门当,但虞三娘可是妥妥的内行人。
她一打眼就知道,按照这个步骤烧制出来的东西,不说绝世,也定是品相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