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努力,红衣大炮终于制造完成,迎来了关键的实验阶段。
这一天,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之上,张嫣、朱瞻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棣以及一众大臣齐聚于此,众人怀着紧张与期待的心情,等待着见证这一伟大发明的威力。
随着一声令下,第一次实验开始了。炮手们紧张地操作着,调整着瞄准的角度。然而,由于操作的失误,这一炮并未如预期那般飞向目标,而是偏离了方向,在跟前轰然爆炸。巨大的声响和冲击让在场的一众大臣惊慌失措,他们四散奔逃,呼喊声此起彼伏。
朱高煦和朱高燧见状,趁机开始大放厥词。朱高煦斜着眼,阴阳怪气地说道:“瞧瞧这所谓的红衣大炮,耗费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结果第一次实验就这般不堪,简直是浪费资源!”朱高燧也在一旁附和道:“就是,这制造得也太差劲了!那些工匠们拿着高额的薪资,却造出这么个不中用的东西!”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贬低和嘲讽,企图借此机会打击朱高炽和张嫣。
朱棣却依旧神色镇定,稳如泰山地站在原地,目光紧紧盯着那还未消散的硝烟。
朱高炽赶忙上前解释道:“父皇,第一次试验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意外,还请您息怒。”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嗯,继续。”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透露出对后续实验的期待。
紧接着,第二次实验开始了。众人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然而,这一次大炮却成了哑炮,没有任何反应。这让原本就心怀不满的朱高煦和朱高燧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朱高煦双手抱在胸前,冷笑道:“哼,我就说这东西不靠谱,两次都失败,简直是笑话!”朱高燧也跟着叫嚷道:“大哥,你和大嫂弄出这么个东西,莫不是在糊弄父皇?这不是白白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吗?”他们的言辞愈发激烈,丝毫不顾及朱高炽和张嫣的颜面。
此时,朱棣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他怒视着朱高煦和朱高燧,呵斥道:“住口!你们两个只知在此冷嘲热讽,却未曾为这大炮的制造出过一分力!失败乃成功之母,岂容你们在此信口雌黄!”
朱高煦和朱高燧被朱棣的怒喝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再吭声。
第三次实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炮手们再次调整好状态,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炮弹如闪电般飞射而出,准确无误地击中了标志的地方。顿时,场地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朱高炽激动地说道:“父皇,您看,终于成功了!”
朱棣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道:“不错,此次成功乃是众人努力的结果。”他转过头,狠狠地瞪了一眼朱高煦和朱高燧,“你们两个,应当向你大哥大嫂学习,多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而非在此搬弄是非!”
朱高煦和朱高燧低着头,唯唯诺诺地应道:“儿臣知错了。”
张嫣走上前,说道:“父皇,此次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会对红衣大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加强大。”
朱棣满意地说道:“甚好,朕期待着它能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在这次实验之后,红衣大炮的威名逐渐在大明传开。而朱高炽和张嫣,也因为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支持。尽管朱高煦和朱高燧心怀嫉妒和不满,但他们的诋毁在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在之后的日子里,朱高煦和朱高燧并未放弃他们的小动作。他们在私下里依旧对红衣大炮的成功心怀嫉妒,试图寻找机会再次贬低朱高炽和张嫣的功绩。
有一次,在宫廷的宴会上,朱高煦趁着酒意,又提起了红衣大炮的实验:“那红衣大炮虽说后来打中了靶心,可之前的两次失败难道就能轻易被遗忘?我看呐,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朱高燧也在一旁煽风点火:“二哥说得对,这其中说不定还有什么猫腻呢。”
朱瞻基听到他们的话,气愤地站起来说道:“二叔、三叔,你们怎能如此诋毁?红衣大炮的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你们这般言论,实在是有失偏颇!”
朱高炽连忙拉住朱瞻基,示意他不要冲动。张嫣则不卑不亢地说道:“二弟、三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红衣大炮的制造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成功并非偶然,还望你们能够客观看待。”
朱棣此时也沉下脸来,说道:“你们两个若是再胡言乱语,休怪朕不顾及父子之情!”
朱高煦和朱高燧这才闭上了嘴,但他们心中的不满却并未因此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