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铭欣然应允,提笔在纸上分别写下“仁”和“礼”两个宋体字。

他一边写,一边向孔鲋讲解宋体字的构成规律和书写技巧。

孔鲋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地点头称赞,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孔鲋忍不住赞叹道.

“老朽钻研儒学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字体!这宋体字一出,我大秦的文化发展必将迎来新的篇章!”

谷铭淡然一笑,心中暗道:

他趁热打铁,提议道:

“孔先生,既然您如此看好这宋体字,不如我们先挑选一些重要的典籍进行试抄,就用这宋体字,也正好可以与篆体字做个对照,看看效果如何?”

孔鲋闻言,抚掌叫好:

“妙哉!少府此言正合我意!我大秦的书籍便可大量抄写,知识便可广泛传播,百姓便可更加开明!这,这简直就是功在千秋啊!”

“孔先生过奖了,这纸张字体固然精妙,但书籍的传承,却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

谷铭微微一笑,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书案上堆积如山的竹简,意味深长地说道:。

“毕竟,这天下的书籍,大多都在世家手中,要将它们一一抄录,谈何容易?”

孔鲋捋着胡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少府所言极是,老朽也曾为此忧心忡忡。如今有了这等便利的书写工具,若能将天下书籍汇集一处,加以抄录整理,岂不妙哉?”

他眼中的光芒愈发明亮,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书香的盛世。

谷铭却泼了一盆冷水。

“孔先生的想法固然美好,但真要实施起来,恐怕比登天还难。那些世家大族,哪个不是将自家藏书视若珍宝?让他们拱手交出,无异于割他们的肉啊!”

一个个恨不得把宝贝藏到棺材里。

又怎会轻易示人?

更别说这些世家,藏书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家族底蕴和权势的体现。

孔鲋的热情被谷铭的现实主义浇灭了一半,他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扶苏见状,连忙打圆场:

“谷少府所言不无道理,但此事事关重大,朕定会全力支持。孔先生德高望重,想必能说服那些世家。”

他顿了顿,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

“朕以为,不如由朝廷出资,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书籍的收集、抄录和保存。如此一来,既能保护珍贵的典籍,又能将其广泛传播,岂不两全其美?”

孔鲋的眼睛一亮,抚掌赞叹:

“陛下圣明!此举功在千秋,利在万代!老朽定当竭尽全力,为此事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