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了却云中三两事

汉吏 三国小吏 2325 字 5天前

且由于郎官系统的改革,大量郎官充入内庭,其根本想法也不过是借此来做一个跳板,希冀转任他官,当一个资历来用,这就丧失了汉武帝设置期门军(后改为虎贲)的初衷。

虽然以郎官和虎贲郎作为近身武装侍从的职能缺失了,但羽林郎的人员变动不大,这一点从西汉武帝时就居住在岩下,东汉迁都洛阳后,其居住地和需要戍卫的地方不变来看。

窃以为,作为居住在离天子最近的地方的一类侍从,其戍卫侍从的职能没有太大变化,虽与上文三者的职能并列,但含金量还是挺重的。

而且,虎贲郎和三署郎的驻地不在宫城之内,甚至可以理解为住在城市里的公务员,每日去通勤打卡上班。

虽然在台阁区给他们安排了临时休息的场所,甚至还有部分餐食供应,但终究不是住所。

而后,五官中郎将和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的办公区域也被搬离出了南宫,迁往了洛阳城南外的太学附近,而具体的搬迁时间,史书上没有资料记载。

窃以为,应该不在桓灵之际,但猜测有无限可能,可能是邓太后时期,也可能是光武时期,亦有可能在明章时期,具体就看个人理解了。

根据上述资料,皇帝出行负责随从的,最有可能的就是中黄门冗从和羽林郎了。

中黄门冗从属于宦官,但品秩不高,目前在历史文献中的品秩不可考,根据论断,应是普通小宦官。

此处略微细讲一点。

许多人对于小黄门和中黄门的认知可能有些许误区,例如小黄门的“小”字,并且许多人对小黄门的认知应该是在演义中出现过的小黄门左丰,即向卢植索贿不果,然后将卢植给诬告的那位,认为其品秩应该不高。

实际上,这是一处误区,小黄门其实并不小,甚至除了两千石的中常侍之外,整个禁中就属小黄门的地位最尊崇!

小黄门的品秩为六百石,但他能管地方就特别多了,如张让便是由小黄门升任的中常侍。然后小黄门日常还能随侍天子左右,故左丰能诬告卢植也实属正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受尚书事!

其一定意义上,属于是分割走了侍中的权利。且中常侍与小黄门能够受尚书事,便直接参与到了尚书台的日常工作决策中。

根据资料,窃以为,三公在整个东汉更像一个荣誉职称,具体工作事务,还是由尚书台中的尚书令、尚书仆射和六曹尚书来负责具体事务。

这是前者,由其衍化而来的三省六部制,大家应该不陌生。

话题有些扯远了。

中黄门虽比小大,但其品秩只有比三百石,这还是后面增长而来,最初时不过比百石而已。

至于负责统领中黄门冗从的中黄门冗从仆射,则是六百石。可他负责的也不过是领着可能几百甚至近千人的小宦官日常护卫天子及后宫。

由于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日常是可以携带武器的,故而也可以称他为武装宦官。相比于比三百石的羽林骑,这些不入流的中黄门冗从,似乎有些不够看。但请看下文。

《后汉书·窦武传》:营府素畏服中官。

这七个字的主角,便是宦官。

当时所在的时期是汉灵帝即位第一年,窦武是当时汉桓帝托付给汉灵帝刘宏的辅政之一。

当时他的官位是什么呢?

窦武,太傅,位三公之上。大将军,掌天下兵马。录尚书事,掌天下事务的决策。且持节将汉灵帝迎入殿中即的位!这样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便被宦官弄死了,可想而知当时宦官的权势,且越到汉末,宦官权势越大。

虽然中黄门冗从这种小宦官在羽林郎面前不够看,但小黄门肯定是绝对够看的,故而小黄门看轻王苍也实属正常。就算卢植这种海内名儒兼比两千石的某中郎将亦是这般。

这便是当时畸形的宫内政治环境。

羽林左监/右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左骑/右骑,丞一人。

羽林左监与羽林右监则是六百石的中层官吏,手底下各自掌管着一支八百人和一支九百人的羽林骑。

这个官职和具体事宜暂且不表。

羽林中郎将的话,也没有什么说头,也如前文字面意思一般,此处暂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