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这些人的生存问题基本能够解决…区里还可以多得一批肉食…我这边的一些原材料的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
"粮食方面区里先给这100人顶着…我这边土豆红薯收获了就可以顶上…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多得不敢说,…100人应该还是养得起的!"
程主任狐疑地看着方平安:"这么好的话,你为什么不自己做?"
方平安无奈道:"城市里弄养殖场…污染很大的…不方便。"
现在的人是没有那个意识,方平安也不是说讲究环保,而是打猎和养殖是两码事,打猎直接弄回来直接交接,别人眼馋也没办法。
但你弄一堆本该被精简的农民在城里搞养殖,一旦搞得太过于夸张,眼馋的人一多,那就不好说了。
在乡下在山里有人来偷抢,直接打死没毛病。
在城里,虽说也可以直接打死,但十天半月的来一个你也受不了啊?每个月打死一两个?
所以为了避免麻烦,最主要是不想增加村民,方平安才想了这个法子。
区里的地与项目,街道办的人(劳动力),新村的技术和回购——项目或者人出了什么事儿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完美!
第二天,交道口街道办"劳务派遣中心"便挂牌了,方平安还过去看了看,尼玛还有熟人——就是那买了自己工位的张大彪!这倒霉孩子,买了工位也才一年多,就被精简了,这冤枉钱花的,这踏马上哪儿说理去?
看着他苦巴巴的表情,就和街边那种临时工泥瓦匠被抢了工作一般,方平安也不知道应该是可怜他还是笑他。
跟他买了自己家工位的事情无关,那事儿早就翻篇了,纯粹是这哥们倒霉。
但这事儿是全国大势,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可怜也罢气愤也罢,都毫无意义。
方平安躲在后面观察着众人,经过了解才知道,这剩下的800,是已经在城里有房子了,或者已经结婚,有的还有小孩,又或者老家遭灾人都跑光了,还有刚进厂没几年,技术等级也不高又不太会做人,没啥关系——反正乱七八糟的情况。
他们要是被精简了,那和妻离子散或者逼人去死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之前1000多人已经做好工作遣返回去了,这些是最后的困难户。
小主,
王主任把这些人都登记了技能信息,优先照顾年龄大的,成家立业有小孩的,目前能够外派的工作还真有那么一些,这些人都在城里有家,虽然说没了正式工作,但由街道办统一组织外派干活,多少也能维持生活。
有掏粪队、装修队、扫大街、粮站搬粮食…以前这种阎解成都看不上的临时工的工作,现在可都是这些人的保命稻草,可以说单位工厂一边在精简正式工(大Y进期间进厂的农民),下面街道工作人员又不断的去要临时工工作,整个一糊涂账。
最后100多个,是在城里没有房子,老家又遭了灾,自己还没结婚生孩子,无论如何也只能离开城市的倒霉蛋,他们的选择,或者说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东城区京郊养殖厂",远离城市,在大山里面。
那张大彪赫然就在这100人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