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为止

在历史的长河中,某些看似平常的日子,实则蕴含着足以改变时代走向的力量。

崇祯六年(1633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便是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农民军成功飞越黄河天险,踏入中原大地,成为明末农民战争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其深远影响如巨石投入时代的洪流,激起千层浪。

明末时期,朝政腐败,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农民军在这样的背景下揭竿而起,起初他们在陕西等地活动,与明军展开周旋。

但随着局势的发展,农民军急需突破地域限制,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黄河,这条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天险,既是巨大的阻碍,也是通往新征程的关键通道。

黄河水奔腾咆哮,浪涛汹涌,冬季时虽可能水位下降,但依旧危机四伏。农民军在筹划渡河时,面临着诸多困难。

他们缺乏足够的船只,且对岸有明军的防守。然而,农民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巧妙地利用了天时地利。

也许是某个寒冷的夜晚,河水结冰,或者他们趁明军防守疏忽,用简陋的木筏、小船,在夜色的掩护下,分批渡河。 御天武帝

当他们成功踏上对岸土地时,历史的车轮便开始了新的转动。

河南,作为明帝国的腹心之地,在军事战略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处于四战之地,四通八达,是兵家必争之地。 回音书库

但也正因如此,这里的防御力量却相对薄弱。

明政府长期以来将军事重点放在边疆地区,对内地的防御有所忽视。

河南的文武官员们,大多没有与起义军作战的实际经验,面对农民军的突然到来,一时手足无措。

河南巡抚玄默,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农民军的强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