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来不及想这些。
靠近城门楼,看着城门楼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城门楼下到处散落的城门砖。
傻柱心下大喜,用意念扫过附近没有人影。为了安全起见,傻柱围绕城墙附近里里外外,用意念扫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确认安全了。
随即展开意念,把身体附近30米的砖头转移到空间里,一边走,一边查看周围情况,
一边收取砖头,直到收取了三万多块砖头,盖两个平房都绰绰有余了,傻柱才停手。
这里少了三万块砖头,也不怎么起眼。要知道北京城里现在大搞建设。
这种城墙砖现在还不起眼,好些义务工在这里拆除城墙砖,北京近郊的村民,
赶着驴车来这里拉砖头,或整理出来卖给城里人,或者帮人拉一趟赚些许运费,或者拉回乡下盖房子。
要知道1951年的北京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恢复和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北京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正是如火如荼,建筑工人们忙的不亦乐乎。
其次,北京的人口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增长。
这个时期的人口增长与北京作为新中国首都的地位密切相关,城市性质及职能的变化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住房紧张在这一时期尤为显着。由于外来人口基本都是福利分房,
或者工厂给安置住宿,很少有人自建房,这些城墙砖倒是没有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北京的城墙砖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拆除和保护的过程。
在民国时期,由于交通和市政建设的需要,北京城的皇城墙曾遭到大规模拆除,其中不少城砖被出售或挪作他用。
到了现代,随着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北京市民积极参与了对明城墙的保护工作。
在1996年时,北京明城墙面临危及之时,北京老百姓响应“爱北京城,捐城墙砖”活动,
捐出了约54万块旧城墙砖,这些城墙砖在风雨中重回永定门,为保护城墙贡献了重要力量。
此外,北京还曾发现大规模的城砖,例如在丰台货场发现的数以万计的明、清时期北京城墙砖,这些城砖被用于仓库建筑中。
北京市文物局启动了保护工程,对这些城砖进行了精细化拆卸,并计划将它们用于历史研究和文保工程。
在文物保护方面,北京市民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不仅保护了城墙砖,也保存了北京城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所以,现在这些没人要的城墙砖散落的到处都是,任何人想要都可以来拉。
甚至政府工作人员组织城里的积极分子来拆除,清理这些砖头。